“六马”背后的“TA”力量① | 吴强的“六马”十年:凌晨四点,663人护航赛道

2025-07-20 22:15:22当代先锋网

【开栏语】

7月20日7时30分,2025凉都·六盘水马拉松鸣枪开跑!

发令枪响,聚光灯追逐着疾驰的身影,欢呼声献给冲线的荣光。然而,在万众瞩目的赛道之外,一片静默的舞台同样上演着扣人心弦的故事——这里是“六马背后的TA力量”。

我们将镜头转向那些未被镜头捕捉的角落,转向喧嚣之下无声耕耘的身影,他们是守护平安赛道的凉都骑警,是24小时待命的“兔子”,是凌晨三点备好“凉都味”的商家,是传递赛事微笑的礼仪志愿者,是快速清理赛道的“美容师”,更是守护生命最前线的“白衣卫士”……他们是“TA”——是无数个“他”与“她”,也是支撑这场奔跑的“它”——精密的系统、周密的计划、无声运转的保障。

每一块完赛奖牌的背后,都凝聚着千百双“TA”的托举。正是这些汇聚成河的“TA力量”,才真正定义了“六马”的深度、温度与品格。让我们一同发现,那些“背后”的光芒。

“5点前必须全员到岗,熟悉路口,赛道标识要刻在脑子里。”7月20日凌晨4点,凉都骑警中队长吴强的身影已出现在街头,这是他护航“六马”的第十个年头。

今天,他肩负着中队长职责、带领663名警力,在大多数人沉睡时,奔赴各自的岗位,为3.2万名跑者铺就一条平安畅通的赛道。

保障本届“六马”赛事顺利完赛的凉都骑警

这份护航重任,早在两个月前就按下了启动键。作为交通安保方案的核心制定者,吴强和团队取消了所有休假。核心理念清晰而艰巨——既要让跑者畅行无阻,又要让市民生活少受打扰。“平衡是最大的艺术。”吴强坦言,60多页的详细方案、7大绕行片区、9条绕行路线,字里行间都经过了反复打磨。

今年的方案,一个显著变化是外围管控升级,赛道外增设了巨马防撞护栏,缓冲防护更严密。对比第一届“六马”,吴强记忆犹新,“那时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还在守路口,方案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生硬’,哪像现在这么科学、人性化。”

保障本届“六马”赛事顺利完赛的六盘水市交警

从普通民警到方案制定者,吴强见证了“六马”交通保障从“粗放”到“精细”的华丽转身。

纸上蓝图要落地,离不开反复演练。赛前,吴强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三次联调演练。“7月17日第一次演练,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外地保障车辆不熟悉道路走错道的小插曲。”吴强回忆道,但这些小“意外”正是演练的价值,能够确保正赛万无一失。

保障本届“六马”赛事顺利完赛的凉都骑警

真正的考验在7月20日。最早的一批民警,从7月19日晚11点就已上岗,负责赛道搭建区域的交通管制。他们要一直坚守到今天下午五点左右,直到赛道彻底清理完毕、交通完全恢复,这意味着近20小时的连轴转。“熬得住吗?”面对提问,吴强说,“这是我们的职责。”语气平淡,却重如千钧。

像吴强这样凌晨4点出发的凉都骑警,5点前已遍布“六马”赛道各关键路口。到岗后,他们迅速进入角色,熟悉环境、确认标识、与公安、街道、志愿者紧密协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城的交通保障网络。

保障本届“六马”赛事顺利完赛的六盘水市交警

作为十届“六马”全程亲历者,吴强对今年的感受尤为深刻。他欣慰于团队的力量,“我们有个为‘六马’服务的小团队,每个人都非常给力,方案能顺利执行,靠的是大家。”

吴强也敏锐地捕捉到变化,“感觉今年外地游客更多了,交通压力比往年大。”这份压力,是城市赛事影响力提升的“甜蜜负担”。从第一届的简单布防,到如今60页科学方案、663名专业警力护航、高科技设施加持,“六马”交通保障的十年蜕变,正是赛事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的缩影。

保障本届“六马”赛事顺利完赛的六盘水市交警

吴强和他的同事们,如同城市脉络的“掌灯人”,在凌晨出发,用专业与汗水,默默点亮了3.2万名跑者平安畅行的道路,也守护着六盘水赛事期间有序跳动的城市脉搏。赛道亮了,他们眼里的红血丝也深了,但那份护航到底的信念,十年如一日,未曾改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桂榕

编辑黄瑶

二审刘定珲

三审孙勤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