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终止27年后,朱时茂与陈佩斯的境遇迥异,早有定数!

2025-07-17 10:17:12砖家的娱事儿

真没想到,小品《王爷与邮差》竟成了两位“喜剧天才”在春晚舞台上的谢幕之作。

当年的“春晚小品开山鼻祖”朱时茂和陈佩斯,自打那以后各走各路,成了不少人心头放不下的遗憾。

如今已经过去了27年,了解他们这些年的走过的路后,才发现两人的境遇早在分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定数。

黄金拍档一块“嗦面”1984年,朱时茂、陈佩斯带来的小品“吃面条”,以别出心裁的表演方式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这俩人联合“整出来”的这划时代的表演方式,后来就成了春晚上头那种不可少的节目了。

不少观众大概都是从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吃面条”这个小品开始认识他们的吧,试问当年谁看完这段表演不心里想着要喝碗面条呢。

陈佩斯用纯动作表演来再现吃面条的动作和神情,加上那恰到好处的“吸溜”声,简直把吃面条的场景演绎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这场表演,算得上无实物表演里的经典之作,而朱时茂饰演的导演则用节制的肢体动作,和陈佩斯那夸张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特别有看头。

朱时茂那一句“说词儿啊”,不仅把急躁的情绪表现得明明白白,还把整段节奏拿捏得特别到位。

这段小品是他们第一次搭档,表现出超棒的默契和效果,也为之后的多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里,他们一共合作登上了春晚舞台11次。

他们俩联手为大家献上了《吃面条》、《拍电影》、《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节目。

这11年里,朱时茂和陈佩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春晚舞台上,早就成了大伙公认的“黄金搭子”了。

大家还以为他们会一直合作,没想到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竟成了两人搭档的最后一幕。

《王爷与邮差》这一部戏,算是他们合作画上的句号。

到了1998年,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对老搭档,又一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带来了小品《王爷与邮差》,为观众献上了一出用心准备的“包袱”。

听说,这个小品花了七年时间来打磨,陈佩斯作为主要创作者之一,早在1991年就开始构思这段表演了。

直到要上春晚舞台的那会儿,剧本还在反复琢磨,能看出陈佩斯对艺术的追求真是与众不同。

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在正式表演时还真发生了点小插曲,估摸着不少朋友都没发现吧。

朱时茂在演出的时候,麦克风突然掉了下来,可他一点也不慌张,反倒很淡定地走近陈佩斯,用对方的麦克传达台词。

再就是,有些重要的音效没能完全展现出来,没能让舞台效果更上一层楼,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这部片子里,朱时茂扮演的可是个气质非凡、雍容华贵的王爷,而陈佩斯则饰演一个小小的邮差,角色挺有趣的。

两人的造型一眼就看出差别和矛盾,仿佛也暗示了后面各自的命运走向。

当时谁都没料到,这部作品会成为两人在春晚舞台上的最后一秀,这对黄金组合最终还是在岁月中各奔东西了。

朱时茂和陈佩斯一别之后,大家猜来猜去的,都在琢磨到底是哪啥原因,可能是因为钱的问题,也许是对艺术的追求不一样,或者就是跟节目组闹出了点不合。

结果发现,其实是节目组没提前打招呼,就自己把俩人的作品做成了光盘,这算是侵害了他们的权益。

虽然后面靠法律讨回了赔偿,可这事一闹,就没法再上台表演了。

到现在,两人已经分开了快三十年啦。

摸清楚他俩的生活轨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的结局早在《王爷与邮差》这个名字里就埋下伏笔了。

《王爷与邮差》这部作品,其实也挺像现实生活里的事儿。

朱时茂和陈佩斯分开之后的近况,和《王爷与邮差》挺像的,身份上差距也是挺明显的。

朱时茂分开以后,日子过得算挺自在的,除了给自家娃看病,他还会去拍戏、执导影片,偶尔也会上上综艺节目。

他还当上了抖音反诈大使,日子过得像个王爷似的,不愁吃穿不用操心。

可这些年自打和陈佩斯各奔东西后,像样的代表作基本就没啥了。

还记得他早些年演的《牧马人》,那会儿一下子就成了“早期的偶像男星”。

有意思的是,7月4日,朱时茂上传视频说自己一天里遇上了两次骗局,第一次对方是熟人打来的电话,说侄子要结婚,急需2000块钱。

他没多想,就直接把钱借了出去,完全没防备。到第二天,那位自称熟人的人又加他微信,说自己在呼伦贝尔拍戏,跟他借了5000块钱。

这回他有点起疑,因为对方喊他的名字听着有点别扭,可他还是把钱打了过去。

后来他才反应过来,原来头一天认识的“熟人”和第二天要联系方式的家伙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下朱时茂才明白自己上了当。

他感叹自己作为抖音的反诈大使,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可结果还是上了当,也顺便提醒大家关于钱的事,一定要格外警惕、谨慎点。

感觉朱时茂真像那种“人傻钱多的王爷”,一分开之后,各种事都在试探,有的还带点闲情雅致的感觉。

再看看陈佩斯,就像《王爷与邮差》里的邮差,一直奔波不止,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毫不怕苦,也从不松懈,只为了心里的那份艺术追求。

陈佩斯骨子里就带着对艺术的那股认真劲儿,光是花7年时间琢磨剧本,就能看出来。他这份坚持,其实跟他家里的氛围也脱不开干系。

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陈佩斯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当电影演员,后来也被人戏称为“戏痴”。

98年那会儿,陈佩斯有一阵儿干起了配音演员这行,1999年动画片《宝莲灯》里头,孙悟空的声音就是他配的,经典得很。

从2000年起,他专注于舞台喜剧的创作,想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喜剧风格。第一部舞台作品《托儿》一上市,便取得了很大成功。

之后,他在戏剧舞台上苦撑了整整15年,才转向了影视剧领域。

2015年,他再次踏上大银幕,携自导自演的《好大一个就家》亮相央视,但他心里还是挂念着舞台喜剧的创作。

2020年,这对相识多年的老搭档终于又齐聚北京春晚,给观众带来了《老面新吃》,算是圆了不少人的期盼。

后来也露过几次面参加综艺节目,更多时间还是扎在艺术这条路上琢磨着自己那点事。

7月17日,喜剧电影《戏台》要上映啦,剧情由陈佩斯自己编写,还亲自掌镜导着呢,即将在全国各地的影院与大家见面。

他将携手黄渤、尹正、姜武等实力派演员,为大家呈现一场梦回民国时期的精彩演出,喜欢的朋友不妨去捧场看看。

朱时茂和陈佩斯如今的生活境况不一样,一个已经变身反诈大使,专门教大家识别骗术,日子过得像皇帝一样悠哉悠哉。

陈佩斯摇身一变成了导演,把心思都放在喜剧舞台上,还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心中那种独有的“中国味儿喜剧”。

这些都是他们两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作为观众,我们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希望陈佩斯的新电影票房能火爆起来。

#图文打卡计划#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