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钢索“架桥”,文旅“架景”

2025-07-12 00:46:08当代先锋网

群山如海,万桥如虹。世界上前100座高桥,超过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一座座高桥跨越山河,连通五湖四海,让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尺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蝶变。桥即是景,桥景相映,这份家底为桥旅融合铺就了好底子。

北盘江大桥横跨600米深的大峡谷,1341.4米的桥身与峡谷风光相映成趣。观景台可饱览桥与峡谷交融的壮美,悬崖酒店让游客眺望桥的雄姿。坝陵河大桥推出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漫步等,带火了周边民宿、农特产品,吸引村民返乡就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龙里河大桥的玻璃步道、景观电梯,让游客360度赏尽朵花大峡谷风光,还能近距离感受桥梁科技魅力。

这些实景与实效,是桥旅融合的扎实起步,但远非终点。桥旅融合不能只在“高空”做文章,更要跳出“一桥一景”的局限。破局之道,离不开科学规划与文化赋能。

具体而言,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是整合资源,以桥为链串珠成线,编织全域旅游网络;减法是克制开发,守住生态红线;乘法是文化赋能,挖掘桥梁背后的科技智慧、建设者故事、地域文化等,让桥有“魂”;除法是打破壁垒,让交通数据与旅游线路真正互通,避免“桥是桥、游是游”的割裂。

桥的高度属于工程,桥的温度归于人文。我们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更需要俯下身子的精细。让桥的价值,不仅在于跨度、高度,更在人与桥、与山、与文化的和谐共生里。当登高桥、赏美景渐成热潮,贵州的桥定能从“世界第一高”成长为“世界独一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金妮

编辑李海钦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