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改造后,厦门北站区域路网的通行能力得到充分释放,网约车、出租车等上客效率显著提升。
莲坂转盘外围空间设置独立的“逆时针信控单向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流。
厦大沙坡尾片区通过多种综合措施,保障节假日交通。图为双子塔西南侧即停即走车位。
改造前
改造后:莲岳学校门口新增口袋公园,家长接送孩子,可在此等候。(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王玉婷通讯员赵巧玲本组图/市大交通办提供(除署名外)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提效提质全国精品案例遴选工作,福建省入选的6个精品案例中,厦门占4席。
这4个案例分别是莲坂转盘非机动车过街改造提升、厦大沙坡尾片区综合交通治理、厦门北站交通组织改善、莲岳学校片区交通提升项目,它们均获得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正式发文全国推介,同时厦门还因精品案例较多获点名表扬。
交通治理,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提升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引领下,市大交通办牵头统筹,交警、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同,聚焦民生诉求与长远发展,全力实施“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不断推动城市道路“挖潜增效”。
数据印证成效:根据高德分析报告,2024年厦门在同等级汽车保有量城市中,自由流速度全国排名第二。亮眼数据背后,是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携手一心的努力和久久为功的实效,这为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国城市交通精细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范例。
案例1
莲坂转盘非机动车过街改造提升项目
亮点:机非分流,效率安全双提升
中午11时,外卖小哥邱建荣骑着电动自行车,轻车熟路地绕上莲坂转盘非机动车道。“以前送餐时,得绕很远的路走天桥,现在有了专用非机动车道,安全又省时!”邱建荣开心地说。
莲坂转盘周边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此前,由于转盘缺少慢行交通规划,非机动车需要绕行周边人行天桥过街,不仅增加出行时间,绕行距离也过长。由于部分方向的人行天桥缺少相应的过街配套设施,部分非机动车更是冒险在转盘交叉口内横穿,极易引发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市大交通办组织市交警支队、市政工程中心、市政集团等相关单位,共同推动实施该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交通改善项目——利用转盘环岛外围的空间,设置一条独立的“逆时针信控单向非机动车道”,并优化路口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新设置的非机动车道,位于莲坂转盘机动车道的最外侧,与机动车道同向行驶,采用逆时针单向通行的方式。施工方不仅设置了4个非机动车专用入口,规范非机动车通行路径,有效避免非机动车在转盘内随意穿行;同时,在转盘周围设置8个非机动车等候区,并配备8个非机动车信号灯、3个机动车右转信号灯,以及23套电动自行车卡口抓拍设备,维护良好道路秩序。
如今,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非机动车过街的安全性大幅提升,过街时间缩短了60%—80%。
案例2
厦大沙坡尾片区综合交通治理项目
亮点:综合施策,破解景区拥堵顽疾
“这次自驾来厦门,给我们一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不仅城市整洁漂亮,还感受到交通管理者的用心。”今年“五一”假期结束时,外地游客杨博在朋友圈发了一组九宫格照片,点赞厦门交通管理。杨博计划旅程时,厦大沙坡尾片区是重要一站。“本来还担心假期这里会堵得水泄不通,没想到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保障措施,旅途很顺畅,真的很用心!”
思明区厦大沙坡尾片区汇聚我市多个热门景点,但因路网结构单一,节假日主要道路拥堵缓行严重。考虑到这一点,市大交通办组织交警、交通、文旅等多部门科学研判、综合考量,在征集市民游客意见基础上,打出一套破解景区拥堵顽疾的“组合拳”。
围绕“控需求、调结构、优路网、通节点”的优化思路,在春节、“五一”等重要节假日期间,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通过实施单双号限行、加强公交接驳、挖掘停车资源、布局即停即走车位、强化拥堵预警及外围管控等综合措施,保障区域交通运行。
用心施策换来明显成效,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厦大沙坡尾片区交通总体运行情况平稳有序,平均排队长度和排队持续时长均呈下降趋势——从平均排队缓行起止时间点看,每日上午推迟半小时开始,晚上提前半小时结束,其中,演武路拥堵环比减少2.5小时,大学路拥堵环比减少2小时。
案例3
厦门北站交通组织改善项目
亮点:系统调控,优化区域交通组织
“以前在北站转圈找路、排队等客是常态,现在跟着清晰的指引,很快就能完成上下客。”经常在厦门北站接单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对这一变化赞不绝口。
厦门北站作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北广场高铁站建成,近年来交通需求激增,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旅客出行体验和区域通行效率均受到影响。
针对这一难题,交警部门会同铁路建设指挥部等相关部门,以“公交优先、远近结合、以人为本”和“主流向增速、拥堵段增容、引诱导增强、监管控增加”为策略,多措并举对该区域交通进行系统优化。
“我们实施了17项关键措施。”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包括升级内外部交通指引设施、优化监控覆盖、理顺各类车辆进出站流线、提升落客平台通行能力、改造专用网约车场、打造高效便捷的公交地铁一体换乘中心,并建立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机制等措施。”
系统改造后,厦门北站区域路网的通行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旅客进出站更加有序便捷,换乘时间明显缩短,网约车、出租车等上客效率显著提升,区域交通秩序和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优化。
案例4
莲岳学校片区交通提升项目
亮点:精细治理,提高堵点通行效率
“以前家长接孩子,都挤在校门口,人车混行,很危险。现在家长在口袋公园的平台等候,孩子跟着老师的路队往外走,家长一下子就能看见自己的孩子,也避免了有时候会错开、接不到孩子的问题。”指着校门口新建的休憩空间,思明区莲岳学校校长毛继军说。
莲岳学校片区(含莲岳学校、民立第二小学及仙岳医院)地处仙岳路与莲岳隧道西北侧,人流车流高度密集。此前,高峰时段上学、就医车流交织,加之家长接送驻足空间不足、慢行道狭窄、医院进出通道受限、公交覆盖不足、停车难等问题叠加,导致该区域常态化拥堵,通行效率低下。
聚焦这一民生痛点,市大交通办组织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打出一套“精细治理”的组合拳。从提升慢行出行品质、重构交通流线,到优化公交服务、完善停车诱导,多维度发力系统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不仅利用边角地打造家长等候口袋公园,还新增了公交地铁接驳线(M9路),线路主要连接仙岳公园南门与滨南公交综合楼间的地铁站点,并新设仙岳医院南门站、民立二小站、侨岳路口站3处站点,保障侨岳片区内学校、医院、社区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周边交通组织管理,相关部门还在该片区停车场周边路段设置车位余位诱导屏等设施,提升停车效率;配套增设违法抓拍设施,加强管理,防止车辆违规。此外,相关部门还持续整合周边停车场与医院空间,优化交通流线并新增“即停即走”车位,巩固深化治理成效。
亮彩数据
此次入选全国精品案例的4个项目,只是厦门城市交通治理亮眼答卷的其中几个缩影——自2023年4月开始,全市滚动排查梳理交通拥堵点133处,并按序时进度推进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16处。
亮点机制
“微治理”服务“大民生”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市领导积极推动,高位统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深入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一线研究解决方案,“一盘棋”统筹,为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所有成员单位、相关责任单位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交通拥堵点治理得以有效解决。
多年来,厦门城市治理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推进机制——专家研讨评审,方案精准专业;专班统筹协调,项目快速推进;专人紧盯进度,工程保质保量;专项评估成效,措施持续优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为交通治理的精细化、长效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