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电冲锋”到匠心接续:一堂跨越军营与电网的青春思政课

2025-07-10 15:32:10江南时报网

江南时报讯7月7日,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匠芯传承”实践团走进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聆听了一堂特殊的职业启蒙课。当退伍军人、副高级工程师、带电作业专家陈俊展示其15年累计20000次高空作业的“零失误”记录时,“00后”学子们触摸到的不仅是一组安全数据,更是一本鲜活立体的职业生涯教科书。

“专注、忙碌、谨慎,这就是我的工作密码。”在分享不停电作业中心标准化操作流程时,学生们发现每个环节都对应着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节点,其严谨如同解一道电力系统分析题,任何步骤的疏漏都会导致全盘错误。这种军事化管理的严谨作风,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课本理论与一线实践的深刻差距。

更令学子们震撼的,是陈俊的“双线作战”日常。当了解到这位白天在高压线上“起舞”的工匠,每年仍坚持发表1-2篇论文、拥有多项专利时,学生们不禁惊叹:“陈工,您全年完成1200次带电作业的同时,还能挤出300小时投入科研创新,这需要怎样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创新工作室,陈列着陈俊团队改良的各类带电作业工具,每一个设计都凝结着现场经验与理论创新的碰撞火花。这种“问题导向”的科研思维,为正在备战电子设计竞赛的同学们打开了全新思路。

陈俊向学子们讲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抢修经历。面对突发的高压线路故障,千钧一发之际,他在部队锤炼出的“战场应急处置思维”瞬间被激活。“临危不乱、精准判断、果断执行——这是战场与电网共通的生存法则!”他回忆道,眼中仍闪烁着当年的坚毅。正是这份过硬的素养,不仅保障了每一次作业的安全,更催生出10份凝结心血的操作规程和5项实用专利,为电网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

站在创新工作室的专利墙前,实践团成员们久久驻足。那些记录“带电冲锋”瞬间的工作照与专利证书,无声诉说着陈俊从侦察兵到国网劳模的蜕变历程。

当看到陈俊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侦测预警系统时,电信息专业的吴炜豪恍然大悟:“这个核心算法,不就是我们刚学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吗?”而团队研发的新型供电装置,更让同学们在《模拟电路》教材里找到了理论原型。

“曾经觉得枯燥的《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电路原理》课程,原来都是创新的基石。课本上的每个公式、每条原理,都能化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利器。这不正是课堂知识的完美应用吗?”电气学子吴浩南激动地表示,“作为电气专业学生,我决心要更深入地钻研专业课程,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努力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未来的智能电力装备创新浪潮中,只有理论实践双过硬,才能把握先机,真正成长为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蒋雯倩)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