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赛事热土。今年下半年,贵州将围绕山地户外、夏训夏赛、“赛动黔景”“五色体育”等优势品牌,集中推出超2000场各类赛事,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持续向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之路迈进。
近年来,“村BA”“村超”“村马”火爆出圈,马拉松、攀岩、桨板等项目参与人数连年攀升。这些赛事不仅点燃全民健身热情,更成为引流消费的强劲引擎。随着夏季清凉优势凸显,下半年密集赛事将为贵州文旅体产业注入新动能。
热闹背后,更需冷静思考:如何让赛事流量真正扎根,让体育的炫、旅游的景、文化的魂深度交融,迸发出超乎想象的“黔”力?
用好山水,特色办赛。贵州的优势在山地、在生态、在民族文化。体育赛事不能是孤立的竞技,应该成为展示贵州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的一个鲜活窗口。要实现游客来看比赛,顺便就能领略到本地的自然与人文。重点要避免生硬的“贴标签”,要让赛事本身就成为体验当地特色的一部分。比如,赛道设计能否串联起核心景观?赛场氛围能否融入当地民族元素?让参与者感觉“来比赛”就是“来旅游”。
赛事终了,体验不息。文体旅融合,考验的是配套和转化能力。参赛包里,要装进“文旅优惠券”,联动周边景点、民宿、餐厅和特色村寨,让赛事脚步自然延伸。比如,为参赛者和观众设计深度体验线路,将核心景区与赛事巧妙串联,提供赛后专属的文旅套餐。又或者,是否能在赛场周边形成特色市集,集中展示和销售当地农特产品、手工艺品?让赛事成为引爆区域消费的“导火索”。同时,还可以鼓励参与者分享他们的“贵州赛事+旅游”故事,利用社交媒体放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形成“参赛者即代言人”的效应。
打好“赛事经济牌”,释放文体旅融合效益,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保障。既要持续投入完善体育场馆、交通设施、住宿餐饮等硬件基础,更要重点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和参赛人员提供舒适、便捷的环境。
以赛事为引擎推动文旅体融合,方向正确,潜力巨大。关键在于融合的深度、体验的精度和转化的效率。让赛事的“酷”劲,转化为推动贵州发展的持久“黔”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金妮
编辑李海钦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