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2年铜仁探索“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以来,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8万余名,他们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群众身边,是基层法律法规“宣传员”、解纷止争“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治实践“引导员”、基层治理“多面手”,在法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2023年,铜仁市被列为“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全国六个试点地区之一。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走进“法律明白人”,对黔东大地涌现出的一批先进、优秀“法律明白人”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团结街道复兴村的田埂上,常能看到一个身影,走路带风,嗓门洪亮,眼神里透着走南闯北的历练和一股子“轴”劲儿。他叫田伟,村里人习惯叫他“老田”。
2020年之前,他是一个常年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车轮辗转贵州、广州、湖南等地。如今,他方向盘一收,成了复兴村响当当的“法律明白人”。
仗义、热忱、耿直,说话办事,村里人信服,这位“明白人”的“明白”是带着泥土味的“老大哥”式的“明白”。
复兴村“法律明白人”田伟。
酒管够,理也要讲透
2023年春节,外出务工返乡的田某被村里流言蜚语刺伤,认定妻子不忠,家里顿时火药味弥漫。
消息传到老田耳朵里,他眉头一拧:“瞎胡闹!这事儿不压住,得出大事!”
头两次上门,田某正在气头上,脸红脖子粗,道理根本听不进去。老田也不硬劝,沉着脸走了。第三次,他提溜着一斤当地土酿的高粱酒,拍开了田某的家门。
“兄弟,大过年的,堵心窝子干啥?来,整两口!”老田也不客气,自己先倒上两碗。几口烈酒下肚,气氛没那么僵了。
复兴村“法律明白人”田伟。
老田这才拍着田某的肩膀,声音不高,却字字砸在人心坎上:“兄弟,过激行为要不得,那是犯法的!嫂子在厂里规规矩矩上下班,那些嚼舌根的,巴不得看你家闹笑话呢!”
一碗白酒,一番江湖兄弟般的肺腑之言,田某紧张的神情慢慢放松,最终他红着眼眶,紧握住田伟的手:“老田…我信你。”
马路能比书好啃?
2025年刚开春,寒意未消,村里15岁的孤儿田某,过完年就不见了踪影,说是要辍学外出打工。她的抚养权在堂姐那,可堂姐也拦不住这倔丫头。
“小小年纪,没爹没妈,书不念跑去打工?那可不行!”村支两委态度坚决,发动所有关系网,电话打遍了可能知晓她下落的人,线索断断续续,指向了广州某地。
村支两委立即将情况上报,政府相关部门派出人员到广州寻找,几经周折,终将田某带回。
在村里见到田某,田伟重重叹了口气,没有劈头盖脸的训斥,只有兄长般的叹息:“妹儿,听我一句劝,这广州的马路,没有课堂上的书本好啃。没得文化,这江湖路,你走不远。”
听着那熟悉的乡音和戳心窝子的大实话,田某强眼泪直往下掉。不久后,铜仁某中学的教室里,重新响起了田某的读书声。村里人都说:“老田他出面,那丫头听得进去。”
信访不如信法
复兴村紧挨着沿河县城,过去十年,城市发展带来的征地矛盾,让村民们憋着一肚子气,觉得“小地方解决不了大问题”,信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流行一句口头禅——“信访不信法”。
田伟深知,单凭情义难以真正破局。调解桌前,他既能拍着乡亲肩膀讲“老理儿”,也能翻开法律条文说“硬道理”:“闹访耗时费力,咱有法可依的事,在村里就能掰扯清!”
经年累月,点滴渗透,在复兴村,“信访不如信法”已成为新的共识,村里能解决的矛盾,不再越级上访。
田伟上门走访村民。
如今,这位曾经的“江湖客”,现在的“法律明白人”,依旧步履匆匆。他以“跑江湖”积累的阅历和信义,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听得懂、信得过的道理。
当被问及如何成为“法律明白人”后的感想时,田伟声音洪亮:“把‘法’掰开了揉碎了讲进乡亲们心里,事儿就敞亮了。”
策划:陈燕林
陈刚
统筹:黄国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阙成岱
一审吴采丽
二审杨聪
三审陈刚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