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杨延康等7位贵州籍摄影家用银盐与数码共绘“心像”

2025-07-06 23:54:44当代先锋网

“贵州摄影师的视角极具个性。”7月6日,2025第三届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展出现场,《“家里家外,守望相思”——贵州籍摄影家影像艺术作品联展》颇受观众关注。

该展聚焦杨延康、陈启基、卢现艺、杨安迪、周立军、周庆、杜江等7位贵州籍名摄影家作品,展示出他们以镜头为笔,用深情勾勒跨越家国时空的情感图谱。

展出现场,杨延康作品《心象》探索精神内观,陈启基作品《中国家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亲情纽带,卢现艺的《寻找二十年前的岜沙苗人》记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杨安迪的《家庭记忆》系列唤醒个体情感共鸣,周立军的《力与美:体育精神的哲学诠释》彰显生命张力,周庆的《黔檐叠粤影,一念一乡关》凝结游子乡愁,杜江的《坦赞铁路一段不能忘却的援外史》则铭刻国际视野中的历史担当。

“家庭相册中泛黄的全家福照片,像时间切片一样凝固成家族的集体记忆。”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安迪的作品《家庭记忆》让不少观众共情。他坦言,自己的创作起点源于家中的老照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快速变迁,许多曾经的美好都消失在社会的快速更迭中,因此,他坚持拍摄那些打动自己、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事物,希望通过作品能唤起人们对曾经的回忆和对时代的思考。

“摄影的意义在于尊重文化、记录真实,让未来的记忆充满温度。”卢现艺作品《寻找二十年前的岜沙苗人》记录下岜沙苗苗族人的生活、婚礼、树葬等重要时刻。在他看来,自己记录的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民族与现代社会对话。

“无论坚守家园,还是漂泊远方,贵州这片炽热的土地,早已烙印于生命深处。”《家里家外,守望相思》由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王曙才与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老师张胜凤共同策划,呈现了贵州摄影艺术的多元生态与深厚积淀,更以影像为媒介,唤起跨越地域文化的共鸣。

张胜凤表示,该展巧妙融合传统银盐的颗粒质感与数码影像的斑斓色彩,在“现实的镜像与记忆的回响”之间架起桥梁。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作者家中的温情絮语,还有故土的沧桑巨变,从贵州的山川风物到世界的辽阔图景,流淌着摄影人对家园深沉而恒久的凝视。这是贵州摄影人共同的生命底色与创作原点。希望观众在镜头中看到贵州摄影家的“心像”。

“作为贵州文化的重要名片,海龙屯极大提升了贵州摄影的知名度,更为摄影师们提供创作土壤。”作为教育工作者,杨安迪为贵州培养了不少影像工作者,他表示,希望更多摄影人汇聚海龙屯国际影响文化周,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吴蔚

编辑/姜雨熙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陈曦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