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度调整。但随着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强力调控政策,市场已呈现出积极的止跌回稳态势。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精准发力、市场积极响应、行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2025年7月,新一轮全国性救楼市政策潮汹涌来袭,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当下,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备受瞩目。此次政策潮涵盖供需两端,目标明确: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政策背景:房地产市场的严峻现状
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稳定发展对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前期房地产市场过热积累的风险逐渐显现,房价过高、库存积压、房企债务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居民购房观念的转变,也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房价下跌、销售面积下降、房企资金紧张等问题不断加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需求端政策:全力激活购房需求
在需求端,为了激活购房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逐步放松,为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打开了通道。多个城市降低了购房门槛,例如,放宽了外地购房资格限制,使得长期在本地工作但社保缴纳年限不足的人群得以进入购房市场。以北京为例,自2025年7月起,非京籍家庭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购房社保或纳税年限要求从原来的连续5年降低至3年,这一政策调整使得大量潜在购房者获得了购房资格。
同时,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最低降至约3.05%,5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2.85%,极大地降低了购房成本,显著提振了购房意愿。以一笔100万元的房贷、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为例,若商业贷款利率从之前的4.5%降至3.05%,总利息将节省约32万元,月供也将减少约880元。此外,市场普遍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进一步下调,若下调15-20个基点,以同样的贷款金额和还款方式计算,月供又可减少一定金额,30年累计节省的利息颇为可观。
除了降低贷款利率,政府还通过契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免征门槛提升、土地增值税预征率降低等“四个减免”政策,以及超50个城市推出的购房补贴(如现金直补、契税返还、人才购房券等),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购房意愿,使得更多潜在购房者得以进入市场,有效释放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供给端政策:推动行业结构优化
在供给端,“好房子”建设成为政策重点。政府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房地产企业提升住宅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2025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从空间设计、居住静谧性、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对住宅品质进行了全面升级。政策明确了“好房子”的开发标准,重点支持绿色建筑(节能率65%以上)、智能家居(覆盖率80%)、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100%标配)项目。这一政策导向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方面的投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同时,优化住宅土地供给,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以实现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政府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的政策,在2024年广州、深圳等地试点后,2025年预计在全国大规模落地,落地规模有望超5000亿元。这一举措既能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减少市场库存压力,又能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梦想。
此外,2024年12月建立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及商业银行对“白名单”项目的资金支持,更是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强劲的资金活水,有效缓解了房企资金压力。央行“白名单”专项借款扩容至8.5万亿元,有效降低了房企融资成本,带动存量房贷利率降至3.09%。这使得房企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减少烂尾楼风险,保障购房者权益。
各地政策细则:因地制宜促楼市稳定
各地根据中央政策精神,纷纷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政策细则。武汉在7月进一步落实购房补贴政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认定为家庭首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全额补助优惠;认定为家庭第二套住房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50%补助优惠。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的武汉市户籍家庭,在武汉市新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一次性给予6万元购房补贴,已生育三孩的给予12万元购房补贴。这一政策对于鼓励生育、改善居民住房条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则通过优化土地出让规则,降低了房企的拿地成本,同时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在土地出让方面,杭州采用了“限房价、竞地价、竞品质”的方式,既保证了房价的稳定,又引导房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竞争。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杭州计划在202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5万套,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西安将商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不再区分首套、二套房,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门槛,刺激了购房需求。同时,西安还出台了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购房补贴,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西安,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市场反应: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随着新一轮救楼市政策潮的推进,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反应。从销售数据来看,部分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以上海为例,4月底新杨思区域一个楼盘228套房子,939组人抢购,三个小时就卖完了。浦东和闵行区的一些项目认购率都超过200%,很多项目还没开盘就被抢光。深圳、广州的情况也类似,像深圳一个楼盘卖了90%以上,广州的一个项目两小时卖掉200多套。这些数据表明,政策的调整有效地激发了购房者的积极性,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在房价方面,虽然整体房价仍处于调整阶段,但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了企稳迹象。一些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优质地段房价甚至出现了小幅上涨。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上涨了2.5%。同时,土地市场也逐渐回暖,合肥、成都等地的土地拍卖价格上涨,显示出房企对一线周边市场的信心增强。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增加,装修、家电等行业的销量也有明显提升。这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策展望:持续发力确保市场稳定
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仍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未来,政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在需求端,预计房贷利率将进一步下降,中原地产研究院预计,2025年底新政房贷利率有望降至2.5%左右。同时,更多城市可能会进一步放宽购房资格限制,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刺激购房需求的持续释放。
在供给端,政府将继续加强对“好房子”建设的支持,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品质升级。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在金融方面,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为房地产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拓宽房企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化解房企债务风险。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通过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7月开启的新一轮全国性救楼市政策潮,是在房地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台的一系列有力举措。通过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协同发力,以及各地政策的因地制宜实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然而,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