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提示:顽固性皮肤瘙痒不只是皮肤干,你要学会这几招!

2025-06-30 15:03:26北青网

一、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皮肤瘙痒

许多人认为皮肤瘙痒只是"年纪大了皮肤干",但真相远比这复杂。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往往是皮肤屏障破坏、神经敏感、慢性疾病和药物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皮肤屏障崩溃:第一道防线失守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会发生以下变化:

皮脂腺萎缩,油脂分泌减少至年轻时的30%;

角质层变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2~3倍;

神经酰胺等保湿因子合成不足,皮肤锁水能力下降;

结果:皮肤像“漏水的墙”,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触发瘙痒。

2、神经信号紊乱: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

老年人的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异常,使瘙痒信号无法被有效阻断,抓挠会进一步刺激神经,形成"越抓越痒"的循环。

3、慢性疾病:隐藏在瘙痒背后的“真凶”

许多慢性病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皮肤瘙痒。

糖尿病:高血糖使皮肤神经末梢敏感,糖基化终产物刺激瘙痒。

尿毒症:尿素通过汗液析出,形成结晶刺激皮肤。

肝胆疾病:胆汁酸蓄积,直接激活瘙痒受体。

甲状腺功能异常:代谢紊乱影响皮肤屏障。

二、关于老年顽固性皮肤瘙痒的3大误区

许多老年人对皮肤瘙痒存在错误认知,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以下是常见的误区及科学解释:

误区1:痒就是皮肤干,多涂润肤霜就行

事实:虽然皮肤干燥是瘙痒的常见原因,但老年人顽固性瘙痒往往涉及神经敏感、慢性病或药物副作用,单纯保湿无法根治。

正确做法:若规律使用保湿霜2周仍无改善,需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误区2:越烫的水洗澡越止痒

事实:热水虽能短暂麻痹痒感,但会洗去皮肤油脂,加剧干燥和炎症,导致洗澡后更痒。

正确做法:用37℃以下温水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搓澡。

误区3:激素药膏一用就好,痒了就涂

事实:激素药膏(如皮炎平)短期可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甚至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正确做法:严格遵医嘱,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避免用于面部和皮肤褶皱处。

专家提醒:避免陷入“瘙痒-抓挠-加重”怪圈

专家指出,抓挠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释放更多炎症介质,形成恶性循环。建议采用冷敷、拍打或涂抹止痒药替代抓挠,必要时佩戴棉质手套睡觉,避免无意识抓伤。

三、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中医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1、中医治疗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瘙痒与血虚、风燥、湿热、肝郁、脾虚等内在失衡有关,因此采用辨证施治,如:

血虚风燥型:用当归饮子(当归、白芍、生地等)养血润燥。

湿热蕴结型: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等)清热利湿。

脾虚湿盛型:用健脾除湿汤(茯苓、白术、薏苡仁等)健脾化湿。

通过调整内在失衡,止痒,预防复发。

2、多途径治疗

中医采用内服+外治+针灸+食疗的综合方案。

针对老年顽固性皮肤瘙痒病症,东城中医医院皮肤科特色治疗:

1、温针疗法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2、中药塌渍治疗

中药塌渍历史悠久,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塌渍治疗是将溻透中药液的纱布敷于皮肤患处,令皮肤充分渍于药液环境一定时间,通过中药的清热、祛湿、解毒等各种作用,达到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等目的。

3、耳穴压丸治疗

耳廓上分布着较丰富的神经,躯体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它们相互重叠,形成了神经丛。耳穴既是全身疾病的反应点,又是疾病治疗点,通过针刺、放血、艾灸、按摩等方法达到“治病而不致病”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