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因为《玫瑰的故事》收获了好评,还第一次被白玉兰奖提名。
有网友笑说,这次白玉兰的提名,等于是给“神仙姐姐”加持了光环,也让那些还纠结她美国国籍的人狠狠“被打脸”了。
刘亦菲靠着自己的本事,不止一次让质疑她的人哑口无言,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机会。
1刘亦菲身上的“美国国籍”话题一直被大家反复提起,大家嘴上不落下这个事儿。
有人觉得她就是靠脸吃饭的,还有人专门把她小时候的护照翻出来,问她到底凭什么能代表中国。
她这些年拍的每一部戏、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一步步地把那顶“帽子”甩得一干二净。
她没多说啥,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我是谁,轮不到几行字来下结论。
《花木兰》那阵子选演员,好莱坞那帮人可认真了,放眼全世界招人,试镜现场排了老长的队,成千上万号人等着过这一关。啥要求都有,骑马要会,打功夫得溜,英语得流利,体力也不能掉链子,每一样都得拿得出手才行。
刘亦菲直接扑进去,骑马、打斗那些高难度动作,全都给安排明明白白,一个都没落下。
人家担心吃不消,她就怕自己试镜落选,赶上那段时间,她为了能把机会攥稳了,动作练了好几轮,试镜那会儿,连倒时差的工夫都省了。
电影一放映,她没把自己往“国际面孔”上靠,也没在国外采访里自夸,这姑娘直接来一句:“我演的花木兰,是中国的,我本身就是中国人。”
有人对她的国籍提出质疑,有人在网上骂她,还有不少人喊抵制,她一句话都没多说,依旧按部就班跑宣传,也没耽误演戏。
外交部发言人那句“她是真正的中华儿女”,一下子就把“美籍”这俩字搁在一边了。
刘亦菲如今有这样的自信,和她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有很大关系。
她爷爷当过兵,奶奶干的是医生这行,爸爸常年在国外当外交官,妈妈刘晓莉则是一位舞蹈家。
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长大,刘亦菲自小就受着熏陶,把“爱国”这俩字刻进了心里。
2p>
刘亦菲小时候得跟着父母来回奔波,爸爸常年驻外,很少回家,家里大小事都靠妈妈一个人撑着。
十岁的时候,爸妈分开了,刘亦菲就跟着妈妈跑去了美国生活。
那时候,带娃独自漂在国外,想安顿下来,眼前最直接的难题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咋解决。
想要进当地口碑好的学校,身份这道门槛是咋也绕不过去的。刘亦菲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这本就是妈妈替女儿铺的最实际、最明智的一条出路。
同学们在班上取笑她是“外来户”,她心里清楚自己根儿在哪儿。
美国高中毕业后,她头也不回地回到北京,2002年直接考进了北影,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她想回就回。
有些人称刘亦菲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美人”,还有些人觉得她就是个长得好看的花瓶,演技真一般。
细数这二十年,刘亦菲在圈里追求的可不是随便凑合混生活,她想的是拍一部又一部让大家记得住的作品。
《金粉世家》里的“白秀珠”那可是出了名的刁蛮任性,《天龙八部》里“王语嫣”真的是温柔又带点疏离,《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简直像仙女一样一点尘埃都不染,到了后面“黄亦玫”这个角色,她也把自己的韵味全都演出来了。
她可从来不满足于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啊,《玫瑰的故事》这剧还没开拍,坊间就有人嘀咕,说她那是“古装脸”,拿劲儿不适合演都市职场女性,演不了那种性格层次多又复杂的人。
结果这剧一上线,热搜就没停过,连白玉兰奖都认可了她的表演实力。
刘亦菲心里门清,这圈子里想一直红下去,光有热度可不行,得能把角色演活,还得能扛住大风大浪,这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3刘亦菲的爱国情怀,不止挂在嘴边,更多表现在她的实际行动里。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刘亦菲立马把手头的活儿搁下,第一时间带着自个团队赶往灾区。
那会儿她刚刚踏入演艺圈,没多久,片酬还没现在这么高,竟然捐了整整一百万。这一百万几乎是她所有的积蓄,真心为人着想啊。
玉树、雅安、河南、武汉……这些年,每次遇到灾情,总能在捐款名单上看到她的名字,从来没缺席过。
年初日喀则地震那会儿,大家没瞧见刘亦菲捐款的消息,黑子们一下就冒出来了,说她平常嘴上喊着爱国,关键时刻人影都找不着。
隔了没多久,红十字会就把捐赠名单给公示了:50万现金打头阵,730台暖炉、200多台暖风机,加上几百吨燃料,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物资。
她捐出来的,可不是虚头巴脑的人设,全是扎扎实实能救命的家伙什儿。
刘亦菲的“美国国籍”这事儿总被拿出来说,隔三差五她一上热搜,大家又把这话题翻出来唠上一回。
有些人觉得她只是想在国内圈钱,结果每次闹出点什么,她都没选择退出,也没曾撇清关系。
2019年,她站出来表态力挺香港警察,外媒那阵子可炸了锅,骂声不断。
新片马上就要上映,很多人都拽着她说“你别瞎说话”,但她发都发了,既没撤回,也懒得跟人解释。
喊归喊,片子照常上映,
她该露面就照样露面,可没想着拿这事当噱头博关注。
大家都觉得她漂亮,这是最大的标签,可最有分量的其实不是那副皮囊。
圈里头美女一抓一大把,炒作的也不少,真能一直红下去的,还是那些踏实干活、认真敬业的。
她在参加国外的活动时,全程用英语接受采访,一直在说“IamChinese”;拍戏的时候不用替身,骑马啊、打戏这些都自己来,工作的事也都是亲自盯着。
刘亦菲心里清楚,光说没啥用,真本事还是得自己拿得出来才行。
演戏很用心,热心公益,遇到风波都敢于面对,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没落下。
有人觉得她能进入白玉兰奖,是看在《玫瑰的故事》的分儿上,还有人认为这是给刘亦菲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她自己心里门儿清,得不得这个奖,对她来说早已经说明这些年她没跑偏,大家伙儿一直都还认她。
刘亦菲他们这波人,没赶上老一辈那种只讲匠心的时代,也没完全被流量带跑偏。
她明明白白晓得自己身上贴着标签,也清楚这些东西并非无解,靠着一部部戏去打磨,靠实际行动、靠时间慢慢把那些标签给磨没。
有些人总爱揪着她的国籍不放,嘴里念叨来念叨去,也就那些老掉牙的说法,真没啥新花头了。
这些年,有人叫她“神仙姐姐”,也有人喊她“花木兰”,但她自己门儿清,刘亦菲,就是地道的中国人,没啥特别的标签。
结语刘亦菲在《玫瑰的故事》里,既展现了她本人的风采,也诠释了许多人心中想要却不敢追求的那个自己。
虽说这次她没捧回奖杯,可头一回提名白玉兰,不光是认可,也是个信号:有的人靠热度混,有的人用作品说话。
到底是谁有几分把握,谁遇事能扛得过去,大家其实都一清二楚。
刘亦菲确实担得起这句话,她值得大家这样的评价。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