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拒绝清北,22岁成为翻译官,36岁凭借16分钟翻译红遍中外

2025-06-26 06:19:52沃欣悦

她从小就很有多才多艺,也很独立,总有自己的主意。为了追求梦想,她勇敢放弃了清华和北大。

她的大学生活过得挺充实,也挺忙碌。她的青春没有迷茫,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走到心中向往的地方。

曾经她也是个爱笑爱闹的女孩,也喜欢在网上分享生活点滴。但因为肩上的责任,她收起了笑容,变成了镜头里的“冷面女神”。

她就是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一战成名的外交部高级翻译张京。

张京,1985年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那会儿的孩子们没有太多伙伴,大多数娱乐都跟电视有关。一次偶然,父母给她放了一段英文动画片,她很兴奋,手舞足蹈,还不停地念着动画里的台词,从此开始缠着妈妈问电视里说的是什么。

发现她喜欢英语之后,父母就经常给她放英文动画片,张京每次都看得很用心,有时还能跟着念出几句英语。

父母隐约觉得她对外语挺有兴趣的,没急着给她补习,反而用英文电影、图画书作为启蒙方式,从浅入深培养她的潜能。

等到她上初中时,很多同学刚学英语,但她的语感已经很棒,学得很快。别人还在死背单词,记语法,她已经可以用英语阅读一些书了。

家里条件一般,但面对昂贵的英文杂志和书刊,父母一点也不心疼,国内买不到的还会托人从国外寄过来。

等条件好一点,父母会攒钱带她出国旅游,让她锻炼口语,开阔眼界。

英语对她来说,从来不是简单的学科,而是兴趣所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了热爱。

她坚持玩中学,把学习变成乐趣,成绩一直挺稳定。除了学习,她还喜欢唱歌跳舞,从小长得机灵可爱,学校艺术节和各种文体活动都是她的舞台。

她排得一手好排球,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之一。出名后,曾经的同学都说她性格开朗,爱笑,老师也很喜欢她。

那时的她不像现在这么冷静,挺喜欢帮同学。老师给他们安排学习小组,虽然有人觉得花时间帮差的同学不划算,但她总是耐心讲解,直到对方明白。

初中期间,她英语成绩很好,其他科也都不错,成绩全面。中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那是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高中,每年培养出不少优质学生,进入这里算是迈进重点大学的第一步。

p>

上高中后,张京对梦想的理解更清楚了。她喜欢外语,觉得要学以致用,想去外交部工作。

不像很多学生未必有明确目标,甚至还在琢磨上哪个大学,怎么选专业,她从高中起就知道自己要干嘛。

为了这个梦想,她早早锁定了目标。高考前,她做了个挺震惊的决定——放弃清华和北大的保送资格,那年她17岁。

她从高二开始参加各种英语比赛和辩论赛,增长见识。一年里还拿了不少奖学金。

<

p>拿到奖金,她没有乱花,反而利用假期去国外学校游学,边玩边学英语,增强实战能力。

凭借成绩优秀,高三时她已闯入国内一些重点院校的备选名单,甚至包括清华和北大,但她都拒绝了。她心里只想去外交学院的英语专业,那是早就确定的目标。

高二时,她参加中学生英语辩论赛,获奖后,评委问她有什么梦想,她笑着说想做外交官。还挺青涩,但声音里满满的坚决。

不久后,外交学院向她发出了录取通知。她成功保送,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外交学院每年收几百人,但真正能进外交部的人不到十个。她懂这条路还很远,所以一上大学就很努力。

大学跟高中不同,实战经验特别重要。要懂得理解别人的话背后的意思,还得了解对方的文化、政治、历史啥的。这才是真正的外交。

更重要的是临场应变能力。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言语就像利箭,一点疏忽就可能出大问题。

为了变强,她一边练英语基本功,一边参加各种辩论和研讨会,把理论和实战结合起来。

每天早起,她都要坚持半小时的口语练习,看英文新闻、原著,听英美电台。假期也会参加国外的游学或国际辩论赛。

大学里,她和队友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拿过冠军,还在“21世纪杯”演讲比赛中拿过亚军。这些成绩让老师都觉得她挺有潜质,未来会成出色的外交官。

2007快毕业时,她就进入外交部备选名单,经过多轮考核,她在十几名优秀同学中脱颖而出,终于成为正式的中国外交部英语翻译,那年她22岁。

刚进去,什么都要从头学。六年时间,她接受了很多专业训练,还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她还出自己一套翻译的记录方式,能用几个词很快记下需要翻译的重要内容。

不管是现场翻译,还是同声传译,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场会议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挺长。虽然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但现场的情况谁都料不到。这时候,翻译要沉得住气,不能慌。

经过多次实战锻炼后,2013年,张京第一次在媒体上亮相。她留着齐肩短发,眉目冷静,眼神坚定,嘴角轻轻上扬,显得挺严肃。

但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还有轮廓分明的瓜子脸,让人觉得挺有明星范的。

人长得漂亮又不花哨,瞬间在网络上火起来,名字冲上热搜。很多媒体都在找她采访,但她选择低调,不回应,保持专业。

后来记者找到她以前的同学,才知道她除了工作之外其实也挺活泼的。喜欢旅行,也喜欢在网上分享生活,笑起来还有颗小虎牙。

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普通女孩,只是工作后变得比较冷静严肃,不像私下那么欢乐。

她快速删除了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关闭了私人账号,怕私生活被过度关注。觉得自己代表国家形象,总得给人留个专业、稳重的印象。

自从2013年之后,除了正常的外交工作,她几乎没有在媒体上出现过。

直到2021年3月,她再次引起关注。那天,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爆发了戏剧性的一幕。

美方一开始就超时,然后还不停指责中方,气氛变得紧张。

中方发言后,张京顺利进行了16分钟的现场回应,逻辑清晰、态度坚决,把中方立场表达得很到位。这段反驳也成为全场焦点。

这次,她的翻译表现也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把美方所有的话都一字不差地翻译出来。

国美国的翻译中,有一位还扎着紫色头发,现场频频出错,遭到窘迫,而张京的表现就像完美复制了一样,狠狠地“吊打”了那位。

在国际场合里,翻译的素质基本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她沉稳、严肃,加上那双明亮的眼睛和高贵的气质,一下子就显示出大国外交的风范。

现在的她依然忙碌在各种重要场合,保持着那份冷静、锐利和自信,用语言当作武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着。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