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姜昆,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冒出那个总能在春晚舞台上,张嘴就逗乐观众的相声“老手”。
其实有不少人还真没发现,姜昆除了在舞台上风风光光,在平常日子里也干过一件特别“大胆”的事儿:快到五十岁那会儿,姜昆从福利院抱回了个孤儿,把这孩子当亲闺女养,二十七年如一日,啥精力都搭进去了。
这俩人的父女情分,外头有过不少人怀疑,还被人嘲笑过一阵子,甚至有些人闹不明白,想歪了。
到如今,当初那个被抱回家的小男娃儿早就成了大小伙,外头的人这才慢慢又开始换个眼光看待这层养育情。
一姜昆站在舞台上,说话干脆利索,脑瓜子转得飞快,一个人就能带动全场气氛。可回到日常,他做事说话都慢条斯理,节奏就跟老大爷似的。
他说过自己就是被日子推着往前走的,小时候喜欢文艺,一碰到数理化就犯难,要不是当上了演员,还真不晓得自己能干嘛去。
小时家里条件差到笛子只能花一块钱买来练手,仗着那点子机灵劲儿,好不容易混进了少年宫,慢慢悠悠就踏上了专业表演的道道。
那会儿他跑去北大荒当知青,平时忙完农活就在农场里搞搞文艺演出,没想到居然碰巧让《白求恩大夫》剧组看上了,还让他临时跑去演了个小配角。
就是从那次“偶尔上镜”起,他这辈子就和演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届央视春晚那会儿,电视上还没有什么“流量”一说,谁能逗乐全国观众,谁就算大腕。
姜昆那会儿直接坐上了春晚真正的“头把交椅”,背后的那些经历,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
为了让相声上得了春晚,他亲自选剧本,还得找人拉演员,有段时间连审查那关都得自己顶着。
《乡恋》是否能播引发了不少争论,他当时扛住压力力挺李谷一,冯巩能头一回踏上春晚舞台,就是被他一眼相中并大力支持的。
一句“你愿意从事相声事业吗”说出口后,马季就把目光放在了这位徒弟身上,后来这人也成了相声圈里苦苦坚守、撑起一片天的主力。
说到家里头,他的爱人李静民也是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
那年他们在火车上碰见了,一个忙着跑演出的相声艺人,另一个是满身书香的文化干部。
结婚以后,两口子有了个女儿叫姜珊,14岁那年就出了专辑,等到长大后还拉起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妥妥是个星二代。
不过呀,这段原本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小日子,后来因为“一个男孩”的出现,差点闹得鸡飞狗跳,感情一下子跌进了冰窟窿。
1998年那会儿,
姜昆收到了个公益活动的通知,活动安排在北京一家福利院举办。
那阵他早就是响当当的相声大咖了,工作顺顺利利,家里姑娘也在国外念书。
照理讲,这会儿日子已经走上正轨了,可原本以为只是个例行的慰问,没想到这一下子,把他的人生方向都给拐了弯。
二福利院里头,孩子们穿着一样的衣服,有些小家伙挺活泼,说说笑笑,另外一些却比较安静,不怎么爱说话。
人群里那个小男孩瘦得皮包骨头,眼里总是带着点慌张和怯意,看着就和别人不一样。
谢谭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他自打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托付给福利院,身子一直不太结实,常年小病不断,领养的人家都不太愿意带走他。可能也是这样,其他小孩总爱拿他出气,日子过得挺窝囊。
姜昆一眼看过去就瞧见了这孩子,倒不是特意去选,可不知咋地,心里某处就被轻轻拨动了。
他把谢谭接回了家,还照看了七天。
这七天里,他可不是随随便便地应付,而是真的用心陪伴,把感情全都倾注进去了。
吃喝拉撒睡,生活上的各种习惯,情绪上的点滴,姜昆都操了不少心,照顾得跟自己娃似的。
活动一结束,别人都把娃送回家了,姜昆却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
他渐渐明白,这七天不光是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自己也重新体会到了当爸的感觉。
就在那时候,他心里冒出了收养这个孩子的想法。
谁知他把“想收养孤儿”这事儿一说出口,媳妇可没给好脸,反而立马摆明态度,坚决不答应。
<p>李静民倒不是针对这孩子,主要是觉得丈夫啥都没提前跟她打声招呼,整得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再说了,俩人年纪都快五十了,这时候要再养个娃,那不是平白给日子添堵嘛。
还有啊,姜珊心里头也对她爸的做法相当有意见。
她总觉得,自己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没收到多少关心,结果父亲突然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另一个孩子身上,这事儿真让她心里不是滋味。
姜昆一点没退让,媳妇那边没帮忙,他还是照样把收养手续给弄齐了,甚至还给孩子取了个新名字,叫姜何。
名字里带着“江河”,就是盼望孩子以后能像大江大河那样,
顺顺当当地过日子。他当初坚持领养,小的不是一时心软,是真觉得肩上担着一份责任。
不久后,媒体拍到姜昆与孩子同出同入的照片,一时间“私生子”的谣言四起。
大家瞅见他搂着那瘦巴巴的小男孩,心里头立马冒出各种八卦剧情。对名人来说,这种舆论风波真是让人头疼。
李静民一踏进屋,发现姜何早就住进来了,心头火气一下就冲到嗓子眼,差点儿没扛着箱子直接往外走。
让人没想到的是,姜何倒是挺乖巧,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收拾屋子、张罗饭菜,还小心巴巴地哄着李静民开心。
年纪虽说还轻,可懂得靠实际行动来获得认同,日子一长,李静民也慢慢卸下防备,心头不知不觉地软了下来。
三姜昆为这个养子真是操碎了心,
旁人都觉得他对孩子特别上心,甚至有点偏袒,可实际过起来,这娃真没让他省下多少心。
姜何学习嘛,总是一般般,性格挺活泼的,就是找不着啥学习的路子。
姜昆想着让他学说相声,自己混这行好多年了,资源和门路都不少。
可惜啊,姜何说话那条利索劲差点意思,学相声简直跟搭错台一样,压根对不上号。
这事儿让姜昆犯了难,有那么一阵子,他真是不晓得咋教这个孩子才好。
某天,牛群来串门,无意之间瞅见姜何动作麻利,顺嘴就提议让他试试杂技。
姜昆照着提议,自己领着娃去了杂技学校,直接搬过去住,陪着孩子一块儿学习。
练杂技真不是人人都能挺住的,这日常啥摔啥翻,腿啊腰啊得硬撑着,天天都得咬牙扛着,把身体折腾到极限。
姜何刚起步那会儿,也有点打退堂鼓,
打过好几次电话和姜昆吐槽,说自己真不想继续学下去了。
这回,姜昆可没再一味顺着他,他明白孩子更需要的是带一带,而不是一直宠着。
2003年那会儿,姜何靠着一段拿手好戏,在全国级别的杂技大赛里把一等奖收入囊中。
于这爷俩儿来说,这事儿算得上是难遇的风光时刻,也是姜昆多年来苦心经营换来的收获。
可让人纳闷的是,眼看日子才算归于平静,姜何这会儿偏偏表示想找自己的亲爸亲妈。
这个决定让姜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不过他没有选择拦着,反倒是陪着孩子一起踏上了寻亲的路。
他们发出了寻亲启事,也接待了几波来自各地“自称亲生父母”的人。
结果,不是遇到骗钱的,就是闹了乌龙,亲生父母一直都没露面。
其实啊,姜何并不打算啥“认祖归宗”,他心里就揪着一个劲头,想知道当年自己为啥被扔下不管。
经过多次希望落空,姜何慢慢看开了心结,把那启事给撤了,后面也没再折腾着找。
这几年里,姜昆身体有时候好点,有时候又不太行,每到他进了医院,最先赶过去守着他的,总是姜何。
甭管手头上事情有多少,姜何都会头一时间请假,火急火燎地往家赶,陪着老爷子看病、吃饭、跑医院。
逢到节日,姜何总是带着老婆和娃回家看看姜昆,家里热热闹闹,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过日子,别提多开心了。
有时候想想,光有血缘也未必就有感情,真正让人牵挂的,还是日常的陪伴和那份走心的用心,这才是真正的家人味儿。
结语这对养父子的故事或许不像流量明星那样热搜不断,却值得每个为家庭、为爱承担过责任的人静静咀嚼。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