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宇和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范欣共同宣读了“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在苍翠的黄桷树掩映下,一座三重殿四合院面朝嘉陵江而立,红墙黛瓦间,踩上去吱呀作响的楼梯、楼板仿佛还在诉说着兼善中学初代学子们孜孜求学的动人场景……这是今天的卢作孚纪念馆和如今北碚区美术馆所在地的红楼。刚刚它们作为代表,再度更新了重庆文化遗产的“厚度”。
5月25日上午,从在北京举行的“守护传承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传来消息,重庆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成为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之一。卢作孚纪念馆所在地和红楼等10处建筑都是该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日上午,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宇和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范欣共同宣读了“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从进入本次名录的建筑不难发现,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坚持面向全国的同时,更面向基层、更服务新中国建设成果的展示、更彰显建筑文博界落实《文物保护法》的行动。至此,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已达1000个。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致辞中表示,这些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对见证新中国发展历程及重要建筑师的近现代建筑予以更充分的关注、挖掘与再研究。”他强调,特别要以“活化”为动能,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中的红楼,现北碚区美术馆坐落于此图/重庆市文旅委
具体到本次重庆进入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它一共包含了文昌宫、红楼、清凉亭、农庄、磬室、竹楼、柏林楼、数帆楼、晏阳初旧居、梁漱溟旧居10处建筑,分布于北碚区的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街道。其中,除文昌宫外,其他建筑均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10处旧址中有相当一部分经保护、修缮,至今仍可供市民、游客进入参观游览。
卢作孚纪念馆图/北碚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如始建于1644年的文昌宫,主体建筑为三重殿四合院,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青瓦庑殿顶建筑,占地面积1473平方米。1923年峡防团务局成立,设治所于此;1923年到1950年,这里就是卢作孚进行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的指挥部。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为卢作孚纪念馆,市民、游客漫步其中,可以追忆卢作孚先生兴办教育、创办实业、抗日救国、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实验的诸多具体举措,感悟他为了救国强国之路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楼的具体地址就在北碚公园正门左侧。它始建于1932年,主体建筑为两楼一底,顶置阁楼,占地面积499.5平方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红墙黛瓦,故名红楼。1932-1939年,这里是卢作孚一手创办的兼善中学的校舍。兼善中学于1930年创办,是卢作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学校教育建设的重要步骤及成果之一。
现北碚公园内的清凉亭图/北碚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位于如今的北碚公园(原平民公园)内的清凉亭,是不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的地标。它也是原平民公园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旧址之一。平民公园1927年开始筹建,是卢作孚乡建运动民众教育中,培养市民“现代集团生活”的重要步骤和成果之一。
晏阳初旧居图/北碚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温泉公园,原名嘉陵江温泉公园,于1927年开始建设,1948年更名为北温泉公园,是卢作孚推行乡建运动、培养市民“现代集团生活”、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成果。旧址群中的农庄、磬室、竹楼、数帆楼、柏林楼均位于北温泉公园内。其中,农庄始建于1927年,次年落成,由军阀陈书农捐建,故名农庄。当年冯玉祥、陶行知来北碚时即下榻于此。
上游新闻记者裘晋奕
编辑:饶治美责编:孙琼英,李奇审核:阮鹏程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