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丈量”破藩篱——瓮安法院中坪法庭巧化邻里纠纷

2025-05-21 07:34:03当代先锋网

近日,瓮安法院中坪法庭积极探索“庭后调解+跨界共治”机制,联合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国土部门组建“流动解纷专班”,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争议现场,成功化解了一起排除妨害案件。

该案中,曹某甲、曹某乙系叔侄关系,因祖宅旁沙土路通行问题积怨多年,双方以木材、石块相互封堵沙土路,导致通行受限,双方多次调解未果后诉至法院。

由于曹某甲、曹某乙对案涉沙土路通行范围各执一词,传统庭审模式难破事实认定僵局,中坪法庭在庭审后充分利用专班优势,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三步丈量”法将双方多年的矛盾实质性化解。

“技术丈量”定事实

国土所运用专业测绘技术根据被告《宗地图》对其宅基地进行精准勘界,以数据可视化破除争议焦点模糊性,测量全程经曹某甲、曹某乙见证,确保结果公信力。

“情理丈量”疏心结

镇、村调解员发挥“乡情熟语”优势,从民俗习惯、邻里互助等角度开展“背对背调解”,引导双方回忆历史通行状况,打开心结,心平气和处理纠纷,了解各方想法,对症下药,避免解决一个案件,毁掉一段亲情。

“法律丈量”明底线

法官在现场勘查及调解过程中,以法律条文为依据,精准界定必要通行权的法律边界,详细阐释相邻关系中通行权的法定规范与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并明确告知双方若继续拒不履行排除妨害的法定义务,将面临包括强制拆除障碍物、承担执行费用等在内的法律后果。

经过国土所相关工作人员对被告宅基地进行精准勘界、镇、村调解员的耐心倾听及针对性调解、法官现场明理释法,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主动将各自阻挡在争议沙土路的木材及石头搬离,涉案沙土路现已恢复正常通行。

本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摒弃机械裁判,以情法融合共治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将亲情裂痕修复于调解现场。通过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格局,综合运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协商等手段,实现了从“寸土必争”到“血脉相护”的治理升华。

下一步,瓮安法院中坪法庭将持续深化“抓前端、治未病”的穿透式审判理念,推动司法力量下沉、服务触角延伸,让更多矛盾症结在基层一线消弭于无形,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理论指引变为基层治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样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净媛

一审方勇

二审田洋

三审欧阳海南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