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成绩亮眼,江苏的博物馆不止有文物,更有这些……

2025-05-20 14:05:14上游新闻

5月18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上,江苏的博物馆“代表队”交出亮眼答卷。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使江苏实现了三年蝉联该荣誉的佳绩。

从科技赋能、文创开发到政策支持,江苏早已突破传统展陈的边界,这里不仅有承载历史的珍贵文物,更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实践。江苏省正以多元方式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璀璨火花。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图片来源/江苏省文旅厅

科技赋能,打造“无边界博物馆”

在全国文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江苏始终走在前列。此前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通过多维数字技术解构文物内涵;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的"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项目,以数字化手段激活传统技艺,两者均入选全国数字化示范案例,展现出江苏在文博数字化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力。

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展。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展览中,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展更是引人注目。该展览运用画面分层、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进行解构重塑,构建出沉浸式观展空间。步入展厅,观众仿佛置身于2500年的历史长河:耳畔传来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夯筑之声,720°环绕声场重现宋代汴京的市井叫卖;转瞬间时空切换,数字技术又将当代大运河两岸从北至南、四季更迭的崭新风貌徐徐铺展,古今交融的视觉盛宴令人震撼。

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展。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展览还引入了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配合裸眼3D、AI数字人物等先进技术,让观众得以"零距离"对话历史。当虚拟导游以生动形象的数字分身讲述运河故事,当裸眼3D技术将古运河的漕运盛景立体呈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与文化体验,更成为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创新表达的鲜活样本。

文创破圈,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创产品屡屡"出圈",也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苏州博物馆的“胖宝剑”别具一格,其灵感源自馆藏吴王夫差剑。这把剑代表吴地青铜兵器铸造巅峰,毛绒剑保留剑身基本特征,化冰冷兵器为萌趣玩具,大小尺寸选择丰富,深受孩子与年轻人喜爱,同时还推出了与该宝剑颇有渊源的“越王勾践胖宝剑”,在欢笑声中传递吴越争霸历史故事。

苏州博物馆“胖宝剑”文创。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一经推出便成为“顶流”的“小粉炉”冰箱贴,让观众们直呼“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审美”。缩小版的复刻展品,让“把心仪的文物带回家”成为现实。为了更好的还原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设计师还特意保留原石的天然纹裂质感,让观众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纹路,寻找独一无二的“小粉炉”。

“小粉炉”冰箱贴。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中,江苏省各大博物馆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文创产品种类多到观众们开始组起了“cp”,无锡博物馆的“小青炉”、镇江博物馆的“小粉瓶”……这些文创产品正以独特创意打破次元壁,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新生。

“数见苏韵”活动现场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政策引领,打造文博强省新高地

江苏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前瞻性的政策引领和创新实践。近年来,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以《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抓手,通过"延时开放+夜间经济""精品展览+惠民服务"等创新模式,构建起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五一"期间,全省75家博物馆试点延时开放,创下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文创收入2104.53万元的亮眼成绩。此前16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开展的盘库建档专项行动,更让每一件文物都拥有了"数字身份证"。在第七次全国一级博物馆评估中,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获评优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稳居全国前三,以年度接待量1.39亿人次的骄人数据领跑全国。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江苏的文博工作者们既守护历史根脉,又拥抱未来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展览"潮"起来、观众"乐"起来。当传统遇见创新,当历史碰撞科技,博物馆正从收藏过去的殿堂,转变为连接未来、启迪人心的文化引擎。江苏,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文/邓可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现代快报

编辑:张沛责编:周希审核:肖玲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