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文化书院|济南千佛山街道: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可能

2025-05-19 13:39:19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白晓林马金倩

暮色降临,当城市沉浸在夜晚的喧嚣和烟火气中时,棋盘街小学二年级学生彩虹(化名)放学后走上与回家相反的方向,她要去社区“少年夜校”学英语……不远处“社区夜校”灯火通明,在点亮社区“夜时光”的同时,用知识浸润实现居民精神多重满足。

济南市千佛山街道棋盘街社区老年人口众多,同时坐落两所中小学,“一老一小”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旺盛,社区立足辖区人口构成特点,创新“社区夜校”充实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合盘活社会、社区文化教育人才资源,推动“全龄友好、错时服务、家校社协同”的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

全龄友好,兼顾老中青需求精准供给

针对辖区居民群众年龄跨度广、需求差异大的特点,棋盘街社区兼顾老、中、青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棋盘街社区面向中青年、少年儿童,开设“社区夜校”,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选择,从趣味英语到口才表演,从八段锦到燃脂操,种类多样,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职业学业发展、兴趣培养、强身健体等精神文化需求。引进专业社会力量支持,严格教学资源准入门槛。

社区党委副书记马金倩介绍:“夜校课程招生之前,社区都会要求试听,学员有收获、愿意听的课程才会引入,一节课均价30多元,上课地点就在社区,坚持公益体验、普惠学习、就近入学。”

棋盘街社区开设社区老年大学,推出养生保健、文化艺术等课程,构建“身心双养”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开展健康讲座、中医义诊进社区服务活动30余次,开设书法、面塑、手机摄影等7类课程共5个学期,惠及居民300余人,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身心健康。

错时授课,集约利用资源服务高效

白天是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为民服务的办公场所,夜晚是社区居民学习知识、拓展技能的“社区夜校”。棋盘街社区整合闲置资源,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利用效率,以居民群体生活、工作、学习规律和个人成长、发展需求为依据,错时、延时为居民提供服务。

为确保社区夜校、老年大学兼顾不同居民群体的时间需求,避免与工作、家庭责任等产生冲突,社区基于人群作息规律、课程类型匹配度、社区资源统筹三方面制定科学授课方案,错时、延时提供服务。孩子放学早,课程就安排在放学后至晚饭前的夜校第一时段,内容设置多围绕课堂延展、兴趣培养;中青年要平衡工作时间,课程多安排在夜校第二时段,内容设置有关强身健体、技能培养、压力释放;老年群体时间较为充裕,课程多安排在白天,与孩子们在校时间重合,照顾到部分老人接送孩子需求,每周二至周六灵活排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天学习氛围浓厚、欢声笑语不断,为民服务场景持续拓展、内涵不断延伸。

凝聚合力,家校社协同共树良好社会风气

家风正则学风正、民风淳,棋盘街社区积极承担属地责任,密切与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沟通合作,将社会能量、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融合力”,纳入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传播终身教育理念,引导全年龄段居民发掘自身可持续发展潜力,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协作树立优良家风、求实学风、淳朴民风,促进家校社的良性互动。

棋盘街社区创新探索“一老一小双龄共养”模式,引导社区活力老人成立“耆心织梦”编织志愿服务队,面向辖区困境青少年儿童开展手工对对碰、非遗连连看、圆梦微心愿等三大为小志愿服务,通过教授手工编织拓展困境青少年技能,解决“一小”陪伴与“一老”关爱双重需求。编织作品、非遗活动作品义卖款项及部分社会爱心捐款用于助力青少年圆梦、捐赠学校图书角,串联家校社协同帮扶。联合辖区企业银座商城美术馆开展活动,辖区老党员与学生共同欣赏文艺作品、交流见解,“老一辈”与“新生代”思想碰撞燃起别样的火花。开设亲子阅读、手工制作等亲子共学课程,搭建亲子沟通桥梁,让社区活动成为代际共育、家风传承的媒介。

“社区夜校”不止点亮居民的夜时光,也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下一步,千佛山街道将持续发掘文化人才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拓展服务场景,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区人文环境和居民幸福感。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