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张脂粉未施的脸,硬是把何洁顶上了热搜的浪尖。
吃瓜群众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她神似汪涵的夫人,有的唏嘘她韶华不再,更有甚者,拿身高说事儿,仿佛她刹那间从那个高唱《爱你》的妙龄少女,变成了街坊邻里间絮絮叨叨的邻家大婶。
这档子事,真值得我们这般津津乐道吗?
说实在的,瞧见这类消息,心头涌上的是一丝恻隐。
何洁芳龄三十又八,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放眼四下,有几位三十八岁的凡夫俗女,还能保有豆蔻年华的姣好容颜?
艺人亦是血肉之躯,生养之苦,岁月侵蚀,谁也无法幸免。
可为何大众对女明星的要求,总是这般锱铢必较?
有人振振有词,说艺人靠脸面营生,妆容服饰自当精益求精。
这话乍听起来好像不无道理,但细细忖度,又觉着哪里不对劲。
似乎女性之美,仅剩下“韶华”、“姝丽”这两个标签了。
一旦她们不再符合这些圭臬,就要被置于显微镜下,接受大众的评头论足。
这公允吗?
与坊间常识相悖的是,我们对于女性外貌的戚戚于怀,远非个人抉择这般简单。
其背后,深埋着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价值衡量体系。
这套体系,将女性的价值,与她们的皮相紧密地捆缚在一处。
仿佛唯有拥有曼妙的身姿和倾城的容颜,方能博得认可与尊重。
试想一下,自古至今,有多少关于红颜薄命的稗官野史?
有多少关于“韶华易逝”的扼腕叹息?
这种对于女性外貌的过度关注,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了。
或许有人会辩解,网友们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
然而,网络暴力的戕害,往往就潜藏在这种看似无意的絮语之中。
一句“你怎么老成了这般模样”,一句“身段都走了形”,对当事人而言,或许就是一把锃亮的刀刃。
再来看那批超女,李宇春至今孑然一身,张靓颖已是劳燕分飞,何洁则经历了三段姻缘。
她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都难逃被品头论足、被相互比较的宿命。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咎于“演艺圈向来如此”时,是否忽略了潜藏于其后的更为深远的社会根源?
事实上,这种对于女性年龄的焦虑,也映射出我们社会对于“功成名就”的单一标尺。
似乎唯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方能称得上是“人生赢家”。
而女性,往往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面都做到极致,方能获得认可。
仅“超女”这一名号,就足以说明大众对她们的期许有多高。
她们不仅要保持青春永驻,还要在事业上不断精进,更要拥有幸福的家庭。
这种全方位的重压,又有几人能够泰然处之?
归根结底,我们理应反躬自省的,并非是何洁是否韶华不再,而是我们对于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过于褊狭和苛刻了。
难道一位三十八岁的女性,就不能拥有岁月的纹路,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不能拥有自己心之所向的生活吗?
这事儿就这样吧。
照片是否光鲜亮丽,身段是否依旧曼妙,委实没那么举足轻重。
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能否以更为宽宥的心态,去审视这个世界。
毕竟,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活法,而美,亦不应只有一种既定的程式。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