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易雪通讯员孔维亮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孔子文化数字中心于孔子博物馆正式揭牌,与此同时,“儒家文物数字资源平台”正式上线发布。这一以儒家文物资源数字化工作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不仅公布了722218件孔子博物馆馆藏藏品总目、120件珍贵文物二维照片和84件珍贵文物三维数字资源、9021卷孔府档案总目、62卷明代档案、25卷衢州孔氏卷等珍贵档案全文,42个VR线上展览及不可移动文物VR数字孔府等内容更是“惊艳”亮相,这也标志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数字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静态收藏到动态传播
文物档案云端“焕新”
“你可以进入孔子博物馆官方网站,在‘奎文阁(孔博藏珍)’板块,就可以看到120件珍贵文物的二维高清照片与84件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边操作演示边解释道。“我们通过3D扫描与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商周十供、战国黄玉马等国之重器实现了‘数字复刻’,游客可在线进行360度旋转查看,放大至纹饰细节进行对比研究。而这种‘像素级’的数字化呈现,让千年文物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既满足了学术研究对器物细节的精准需求,也为公众提供了‘零距离’欣赏文物之美的窗口。”
而作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档案的“活化石”,孔府档案的数字化成果尤为引人关注。此次共公布9021卷、258269件孔府档案总目;62卷明代档案、25卷衢州孔氏卷等珍稀文献全文同步上线。“用户不仅可在线浏览档案原文,还能通过线下目录检索系统申请深度查阅。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双轨服务模式,让这些文物信息转化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数据’,也让它们真正实现了静态收藏到动态传播的升级。”杨金泉说。
“而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建立文物总账数字化管理体系,集成对外文物数字资源与孔府档案数据,形成集数据采集、管理、授权、应用为一体的平台化服务体系,并依托预约系统等公共服务端口,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精准化社会供给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杨金泉说,“孔子文化数字中心”在孔子博物馆正式挂牌后,将以儒家文物资源数字化工作为核心,主要承担馆藏文物数据库系统化建设与智能运维、文物数据资产全流程科学化管控及标准化授权,构建以儒家文物数字资源库为核心的文物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让文物档案真正实现云端“焕新”。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焕发“数字活力”
揭牌当日,《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孔子文化数字融合探索展》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馆内馆外社教研学的深度互动等形式,为游客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也标志着儒家文物资源数字化传承的“中枢系统”全面启动。
眼前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脚下是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智慧长河。走进“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展厅,一场以孔子文化为精神内核,融合人工智能、文化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的“特殊”展览映入眼帘。“这是一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探索展,展览分为5个章节。此次展览有‘彣彩中国’互动展览空间和‘中华纹样五千年’沉浸体验空间。其中,特别设置了VR穿越体验区及文物原真互动屏,参观者可以通过指尖触碰到青铜纹饰的威严,沉浸式体验缠枝花纹的流动,感受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孔子博物馆数据中心主任林琳说。
“这既是孔子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创新之举,也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表示,孔子文化数字中心的落地不仅是文物资源的“数字仓库”,更是文化服务的“智能枢纽”。随着数字中心的运行,孔子博物馆后续还将推出沉浸式展览、虚拟现实体验、“孔子课堂”互动教学等多元化服务,并以“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载体,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曲阜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