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往往能将发展的文明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高温超导,这种能带来大电流、强磁场的材料,正逐步被更多人熟知。在今年的上海全球投促大会上,上海超导宣布在浦东张江投资25亿元,建设超1.5万公里超导带材扩产项目。这家已在上海发展10多年的民营企业,已是全球唯一能实现"大规模高一致性量产"的超导科技企业。"不关灯"的行业隐形冠军如何炼成?
上海超导员工食堂,供应一天三顿的伙食;晚上这顿,也是这样的"大客流"。
超导员工介绍:“吃好饭,再去上班,到夜班的人来,弄好交接班,我们再下班。”
晚上9点半,从现场巨大的轰鸣声中感受到,现在所有的能源机组仍在持续运行。
超导员工展示:“这个超导带材在零下196摄氏度下,会具有完全抗磁性。”
零电阻带来大电流、强磁场,已多次在诺贝尔物理学奖中脱颖而出的超导,应用前景广阔,是很多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关键材料:核聚变、磁悬浮、风力发电、大科学装置等,都静待超导技术的成熟。2011上海超导成立后,一直到2019年才实现稳定的量产,中间整8年,企业都在打造装备;因为非标定制的进口设备,和实际生产脱节,产出的带材并不"超导"。
上海超导副董事长洪智勇回忆:印象最深的主要是在不断的试错和失败中,经过将近几百个工艺细节的修整,最终量变产生质变,我们自主的装备能够顺利地生产超导的带材。
在上海超导的生产车间里有着这样一份生产统计表,超导带材的生产量已经达到42公里,而在2017年,他们全年的生产量也就30公里。
检测一根带材是否优秀,还要看载流量,4毫米宽、0.1毫米厚的带材,导电能力在10年前极不稳定,检测图就像心电图,跌宕起伏。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韬介绍:现在这根带材已经检测到将近五百米长,电流是非常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基本都是在260安倍以上。
民营企业的基因里,往往都有股"韧性"。1998年出生的程雅南入职两年,就将自研的设备,又往后端延伸了:传统的带材切割,是用机械硬力,会造成边缘碎裂,阻止电流;程雅南和小伙伴们,正在推进的就是激光切分技术的从零到一。
上海超导研发人员程雅南调试着机器说道:这个摆满自主建造设备的车间里,激光分切这个技术设备也要延续这个精神,自主建造。
材料先行,下游应用随之被带动:核聚变需要强磁场;电缆也需要负荷大容量……新的市场需求,逼着上海超导成为24小时工厂,不间断运行,方可支撑几千公里的产量。
一家民企,用十几年的时间,在一条少人知晓的全新"赛道"上飞奔,爬坡跨坎。企业觉得,有一只手始终与他们携手向前:2011年市里推动成立超导公司;2014年被纳入市级战略性新兴项目,得到9000万的资金流补充;2021年,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诞生,及时的下游应用,同样是对战略性新兴项目的扶持。
马韬感慨:“一切来自于十四、五年前上海市政府的布局,在上海这个城市用十年培育出全世界最完备的高温超导产业链。提前的战略性的投入和眼光,才能把这个产业抚育起来。”
事实上,对类似超导这样"重资产+长周期"为特征的产业,上海总能显现出相对前瞻的布局和规划能力。马韬翻出了市科委10年前发布的的一张高温超导产业技术路线图,2015年的预判,在2025年已一一实现:比如2020年前后,实现公里级超导电缆运维;2021年到2024年间,实现超导带材稳定量产;2021到2024年,高温超导磁体在军工、医疗等领域示范应用……
当年完全看不到应用、也看不到技术迭代和升级能有多快时,超越时代的眼界和格局,让上海在回头看时,不会遗憾。
产业规划不是挖好坑等着陨石掉进来,而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形成自发的集聚。很多"落子"在当下看不到经济产出,但对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发展却至关重要。如今全球竞逐的前沿技术,依然需要长远规划和决策定力。一座城市,要看得更远点,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行业隐形冠军。
看看新闻记者:陈慧莹
编辑:王岑峰,张予洋
责编:李鹏/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