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死时速108分钟!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再显神威

2025-05-13 15:47:39大众网

5月5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在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范镇院区与总院区胸痛中心之间上演。通过紧密协作、高效转运与精准救治,一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从基层首诊到血管开通仅用时108分钟(FMCtoB时间),远低于国家胸痛中心要求的120分钟标准,成功跑赢“心梗生死竞速赛”!

8:18基层“哨点”火眼金睛

8时18分,一名持续胸痛6小时的患者来到范镇卫生院就诊。当日值班的巩传国副院长迅速判断病情,立即启动胸痛救治流程,床旁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卫生院第一时间通过“心电传输群”将检查结果上传至总院胸痛中心,心内科专家远程会诊后确诊,明确需紧急介入手术。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黄金120分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范镇卫生院立即为患者进行紧急预处理:口服“心梗一包药”、建立静脉通路、完成术前谈话。与此同时,总院急诊科同步启动绿色通道:患者尚未抵达,住院手续已办理完毕,心内一科李旺主任提前抵达急诊科待命。8时40分,120救护车载着患者疾驰向总院,车上医护人员实时反馈患者生命体征。

9:05无缝衔接上演“极速救援”

9时05分,救护车抵达总院急诊科,患者绕行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直接进入导管室。李旺主任团队早已严阵以待,造影显示患者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10时06分导丝成功通过闭塞血管,血流恢复通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仅耗时108分钟,较国家标准缩短12分钟,为患者抢回更多存活心肌。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何至关重要?

1、基层首诊能力提升

范镇卫生院作为胸痛救治单元,通过快速识别、规范预处理和远程协作,真正成为急性胸痛患者的“前沿哨所”。“心电传输群”让基层诊断与三甲专家决策“零时差”,破解了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难题。

2、绿色通道创造“生命奇迹”

总院与医共体单位建立的“患者未到、信息先达”机制,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绕行CCU直达导管室,将传统救治时间压缩40%以上,为患者赢得生机。

3、每一分钟都是生存希望

本次救治中108分钟的FMCtoB时间,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体现了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全域覆盖、全程管理”的核心价值。

温馨提示

胸痛是心肌梗死(心梗)发作的标志症状,时间就是生命。对胸痛的患者来说,一定要牢记两个“120”:一是发生胸痛立即拨打120,二是抓紧黄金救治的120分钟,就近选择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为生命争取时间。

(通讯员刘岩)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