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眼中,手术室是冰冷的、充斥着消毒水味的“战场”,而在这片生与死的较量场上,有一群身着蓝色手术衣、头戴手术帽的“隐形守护者”——他们是巡回护士。作为手术间的“大管家”,他们用专业与温情串联起每一台手术的始终,从术前安抚到术中护航,再到术后守护,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近日,天眼新闻记者走进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中心手术室,跟随巡回护士王姿力、徐烨懋的脚步,揭开这份职业背后的责任与温度。
“手术器械、纱布、缝线……每一样都要反复核对,连一根针都不能遗漏。”王姿力边整理器械边说,作为手术室的“大管家”,她的工作从术前数小时便已开始。
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主管护师王姿力
根据手术类型和主刀医生习惯准备器械、调试设备、检查电源……手术室里的每一件物品摆放位置,她都烂熟于心。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医院的护理体系中是属于比较重要的分支。”王姿力表示,一台手术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包括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麻醉医生等多方的密切协作和默契配合,其中手术室护士就像手术室里的“大管家”,围绕患者需求,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核查再到术后护送,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细致与专注,保障手术流程推进。
“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前,徐烨懋会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并用温和的语气安抚紧张情绪:“别怕,就像睡了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完了。”一句句家常话,让患者紧握的拳头渐渐松开。
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护士徐烨懋
手术台上,主刀医生专注操作,巡回护士的目光却始终在“扫描”全场,调整无影灯角度、记录生命体征、传递器械、擦拭医生额头的汗水……
手术结束,巡回护士的工作才进行到一半。王姿力与徐烨懋都会在各自负责的手术间再次清点器械,哪怕是一块小纱布的数目对不上,他们也会坚持全员核对,确认无误后,才会启动后续流程。
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徐烨懋会反复叮嘱家属:“术后6小时内不能枕枕头,喉咙有痰要轻轻咳出来,有任何不舒服随时按呼叫铃。”交接单上,他详细记录着术中出血量、输液种类、引流管情况,甚至患者的情绪变化。
回到手术室,他们还需整理环境、补充耗材、调试设备,为下一台手术做准备。一天下来,微信步数常常突破两万,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因疲惫而凌乱。“看到患者平安推出手术室,所有的累都值了。”王姿力笑道。
在手术室工作,王姿力和徐烨懋见过太多生死瞬间,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癌症患者的重获新生、意外伤者的转危为安……这些瞬间,让他们更加懂得巡回护士的意义。
“患者上了手术台,就把生命完全交给了我们。”徐烨懋说,“这份信任太沉重,也太珍贵。我们能做的,就是用100%的专注和100%的用心,对得起它。”
无影灯下,巡回护士的身影或许渺小,但他们的坚守却如灯塔般照亮生命的航程。他们用专业诠释责任,用温情传递希望,让手术室不再是冰冷的战场,而成为守护生命的港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李明栩
编辑郭睆秋
二审刘娟
三审覃淋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