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就医变得越发便捷:前去门诊就医,除了携带实体卡,可以选择调出手机里的医保码,现在还能面对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的屏幕,按要求操作就可“刷脸”支付医保相关业务费用……
这样的“刷脸”支付,对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上海不少社区医院也因此纷纷引入“医保刷脸支付”服务。不过,近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却接到不少市民投诉,称其在社区医院就诊时,被强制要求刷脸支付。他们有些不解,“明明带了医保卡,却一定要我去刷脸,不是说不允许强制使用人脸识别吗?”
市民所说的是否属实?记者对此展开走访。
自顾自地帮市民开通刷脸支付
不久前,市民王先生(化名)前去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发现挂号收费的窗口前多了一个“刷脸”设备,“以前出示医保卡支付就行,现在必须得刷脸,怎么变复杂了?”
带着疑问,记者前去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情况。5月7日下午,现场开设了5个收费挂号窗口,每个窗口前都放有一个“刷脸”终端设备,不时有老年人摘掉口罩,望向设备进行验证,一旁的柱子前还竖着“医保刷脸付”的广告牌。不过,记者观察发现,并非每个人都被如此要求,也有人递上医保卡后,未进行人脸识别就顺利缴了费。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竖着“医保刷脸付”的广告牌。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也现场进行一番体验。首次前往窗口挂号时,记者出具了医保卡进行支付,不一会儿就从工作人员手里拿到了就诊号,并未被要求“刷脸”,直到就诊结束第二次回到窗口缴费时,工作人员才指着窗口前的设备,让记者“帮忙刷个脸”。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的人脸信息很快就录入了设备,紧接着,屏幕上显示,需要输入本人身份证后四位进行验证,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工作人员就根据医保卡上的信息帮忙录入,整个流程不超过10秒钟。记者随即询问为何要进行人脸识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医保的电子人脸识别,跟医保卡、电子医保码具有同样的效能,“你以后可以不用带医保卡和电子医保码了”。如果市民不愿意开通呢?“下次你提前说一下”,工作人员如是说道。
屏幕显示,还需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
体验到这里,记者终于明白王先生为何声称自己被强制要求“刷脸”了。尽管现场工作人员事后表示这只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并未提前给市民留有选择的余地,而是自顾自地帮市民操作,市民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刷脸支付就已经完成了,的确容易给市民造成“强制刷脸”的错觉。
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窗口前都有刷脸终端设备。
有社区医院称不刷脸不能支付?
无独有偶,齐先生(化名)在家门口的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时,也有类似的遭遇。不过相比较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说法更为直接,声称不刷脸不能挂号支付,这又是什么情况?
5月8日上午,记者也前往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就诊体验。由于原址在装修,该卫生服务站搬迁至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现场仅设有一个挂号窗口。记者前去挂号时,被要求摘下口罩进行“刷脸”,由于第一次未刷脸验证成功,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不刷脸。“不行,现在都要刷”,工作人员一边回复,一边指导记者调整面向镜头的姿势。这次,验证成功后,屏幕上弹出了“是否是本人”的提示,协助记者完成操作后,对方便将就诊号给到记者,未再多说。
待到就诊完毕,记者再次来到窗口前进行缴费,又一次被要求摘下口罩“刷脸”,记者有些不解,“带了实体卡为什么还要刷脸?”工作人员称,目前属于实体卡支付和电子支付的过渡阶段,“以后慢慢都会电子化,而且刷脸不是更方便吗?”
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收费挂号也都要求在该设备上刷脸验证。
可齐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多次刷脸反而平添了许多不便,更青睐于刷卡的支付方式。齐先生投诉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复他,称刷脸支付系国家医保局推出医保服务便民措施,参保群众不需持实体卡,凭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或刷脸就可以看病买药,各相关医疗机构支持刷脸、扫码、刷卡等多渠道并行的医保支付方式,参保人可以自行选择,不存在“强制”。不过,从记者实际体验来看,所谓自由选择,似乎要打个问号。
不可否认的是,刷脸医保支付的确有其便捷性,记者走访时也有不少患者对此表示支持。但是,推广医保刷脸支付,不能采用诱导或“一刀切”的手段,而是要做好告知工作,给予患者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只有这样,技术进步的温度才能真正有所体现。
来源:上观新闻
举报/反馈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