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新疆喀什钻探项目纪实

2025-05-12 13:05:32鲁网

鲁网5月12日讯巍巍昆仑,雪岭逶迤。在海拔3000-4300米的西昆仑腹地,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新疆喀什地区矿产普查钻探项目组,正以“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情,在相对高差1000-1300米的高山—最高山深切割地形区,展开一场战略性矿产找矿战役。

自3月份进驻以来,项目组负责人许晓带领项目组成员在平均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70%的昆仑山区,克服高寒缺氧、冻土消融、复杂地形等多重困难,以“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稳步推进勘探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地质援疆”的使命与担当,将地质报国的满腔热血挥洒在新疆大地。

直面沙暴抢通生命线

“张嘴就是沙,眨眼结沙痂。”许晓的工程日志里这样记录初春的昆仑山。项目组初抵工区即遭遇持续沙尘暴,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将能见度压缩至10米。为确保13公里工区道路按期贯通,在严格安全管控下,项目组成员每天硬是顶着“风刀沙剑”坚持施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护边站至索道工作面的工区道路建设。

集思广益攻克冻土难题

工区道路有4公里位于海拔3800米以上冻土区。进入四月,气温逐渐回暖,冻土区表层开始融化,运输皮卡车无法通行。挖掘机将表层冻土清理后,深层冻土又逐步融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项目组第一时间召开现场会议讨论解决方案,大家集思广益,寻求良策。最终,青年技术人员姜昌顺提出的“分层处理”方案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使用挖掘机深挖稳定冻土层,以碎石铺设路基,表层覆盖干燥土层形成复合结构。因为冻土区没有可利用的碎石,所以后来的几天,当地老百姓每天都能看到几个人在河道里捡大小不一的石头往山上拉。就这样,靠着大家一块一块从河道里捡到的石头,终于解决了冻土区道路的通车难题。

不畏艰难高海拔索道攻坚

工作区属于高山—最高山深切割地形区,工区道路海拔4000米左右,钻探平台位于4300米海拔区,垂直高差达300米,钻机无法直达钻探平台。

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项目采用“索道+钻机”施工模式。索道进场之后发现,现场施工条件比预期还要差很多,索道架设线路沿途凸石特别多,钻机平台施工难度极大。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及时和甲方沟通,讨论决定对平台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决定在既定索道方案基础上增加龙门架工作量。

索道龙门架在4000-4300米这个海拔区间内无法借助任何机械设备,只能靠人扛手拉来完成施工。为保证安全,项目组成员每天一早要到达龙门架预设位置,徒步攀爬裸露岩坡进行安全巡查,消除安全隐患。300米,对于内地的山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在4000米海拔以上,稀薄的空气让每个动作都像慢镜头。第一天项目组成员爬上300米的山用了两个半小时。为确保能完成既定进度,大家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干粮驻守在山巅,直到月亮爬上山头才回驻地休息。即便在这种极端条件下,项目组无一人退缩,每天和索道人员一起上下,直到龙门架安装完成,索道线路调试完毕。

正是在这种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鼓舞下,项目组进场至今,各项工作均比既定计划提前完成。目前,项目已完成架设索道5条,钻机平台搭建5处,钻机安装完成3台,终孔1处。

昆仑作证,这群新时代的地质尖兵正以“穿金甲”的毅力、“终不还”的决绝,将地质报国的赤诚镌刻在昆仑之巅。他们的足迹,既是国家能源资源战略的西进印记,更是山东地矿“地质援疆”工作的生动诠释。(通讯员张强许晓姜昌顺)

责任编辑:王军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