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一个吉利”!极氪退市私有化 是利空还是利好?

2025-05-10 08:07:29瘦子财经

从2021年品牌正式成立,到2024年5月美股挂牌上市,去年11月宣布与领克进行整合,再到如今或将退市,回归“大吉利”的怀抱,极氪的故事励志但也略显戏剧性。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一则公告震动了整个行业。

据吉利汽车公告显示:公司已向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交了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对于此次重大调整,吉利汽车方面解释为:

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公告发布后第二天,5月8日极氪美股市场、吉利港股市场双双走强。

其中,极氪美股收盘价为25.19美元,上涨11.51%,市值达64.03亿美元。吉利汽车5月8日港股午间收盘17.54港元,涨幅达4.53%。

去年踌躇满志赴美IPO,今年极氪就或将退市实现私有化。距离极氪美股挂牌上市还不到一年,吉利汽车就有意将极氪从美股市场撤回,这则公告来得着实有些突然和意外。

不过长远来看,这背后的思考倒也不难费解,回想极氪近一年多时间以来的经历,着实坎坷。

上市前极氪进行了一轮融资,共计筹集7.5亿美元,公司投后估值飙升至130亿美元,这让外界都对极氪上市后的市值充满了期待。

然而真正IPO时,极氪市值只有51亿美元,缩水将近60%,由于股东不愿意在折价60%的情况下出售太多股份,导致极氪在上市时发行的流通股较少。受此影响,极氪上市一年来的市值表现并不理想。

相比于理想、蔚来以及小鹏汽车在美股市场的表现,极氪的市值以及股价相对来说一直徘徊在较低位。

另外,根据招股书显示,极氪上市时实际募集到的资金仅4.41亿美元,其中吉利认购2.7亿美元。也就是说,极氪的融资额,有70%都是来自于吉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否私有化,吉利汽车对极氪都有着较高的控股权和投票权,但在资本市场上,受财务、审计以及市场预期披露等环节的影响,上市公司都不得不考虑到市场对于战略执行后果的反应。

在现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越发理性和谨慎,当下行业淘汰赛也在持续加速,竞争分化越来越明显,而极氪又正处于新一轮全球市场规模化扩张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在全球市场上与科技属性突出的互联网造车公司竞争,背靠传统车企出身的极氪,显然需要更大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竞争灵活性,以此提高自身决策效率以及市场反应能力,同时也需要依托于集团的体系优势,在轻装上阵的同时拥有成熟的作战经验。

所以,对于极氪而言,与其独立作战死磕资本市场,寻找资本眷顾的偶然性,倒不如退一步“破釜沉舟”。

而吉利汽车能够快速调整,掉转船头选择及时止损,战略收缩,本质上也是为了极氪能更好的参与未来竞争。

从吉利汽车的角度来说,极氪私有化,也有利于吉利汽车从“一个吉利”的视角统一中台,统筹分配资源,用集团作战的方式“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愿景早日走进现实。

而极氪并入吉利汽车后,体系将完全纳入,统一规划和调配研发、生产、供应链等资源,因此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投入,降低运营成本,这也与《台州宣言》中提到的“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的主张不谋而合。

自去年9月《台州宣言》发布后,基于战略整合的方向,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轮从技术到品牌的整合与梳理工作,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旗下品牌分工明确,从中国星到吉利银河,再到极氪、领克,各个产品序列以及品牌都承载着不同的定位和品牌使命。

并且,这次私有化完成后,吉利汽车将完全拥有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四大品牌,品牌协同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提升。

而在核心技术上,SEA架构和GEA架构,FlymeAuto、神盾电池,千里浩瀚等核心技术,也有着清晰且统一的划分与分配。

极氪与领克整合后,两大品牌在渠道、售后服务以及仓储物流等方面也实现了资源共享,研发投入预计将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极氪如果顺利退市,这意味着在吉利的聚焦策略指引下,吉利与极氪不仅很有可能将很快完成本轮合并后的调整工作,而且双方的成本控制能力或还将迎来显著优化。

最关键的是,从吉利汽车的视角来看,作为吉利在汽车主业上的一大积极资产,极氪回归“一个吉利”,更是将进一步通过从主流到高端的品牌立体化矩阵,锐化吉利在全球智能新能源市场上的“集团多元化”调性。

当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中国车企的必修课题。

虽然受地缘政治的风险影响,在部分关键市场,中国车企面临着一些集体挑战,尤其是近段时间,美国也对中概股企业不断施压,给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全球化势不可挡,如今不少跨国车企也开始积极谋求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

中国车企技术领先的时间窗口正在慢慢缩小。对于目前的吉利而言,与其两大集团单打独斗,倒不如攥指成拳,暂时的收缩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三季度极氪已经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随着极氪盈利能力速度逐渐提升,极氪回归后,也将进一步推动吉利的利润空间增长。反映到资本市场上,这也将有利于吉利汽车整体估值的提升和增长。

当然,无论是对于极氪还是对于吉利,极氪“私有化”后,如何将“一个吉利”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筹谋和布局。

更长远来看,等到时机成熟,不排除极氪有再次资本化的可能。按照规划,极氪科技集团将冲击71万辆的销量,极氪回归后,如何在中国市场重新走出一条新路子,显然也是摆在极氪回归后的首要挑战。/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