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
极目新闻评论员文清蔓
实习生李昕月
5月7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魏静,实名举报实验室负责人邵某峰教授学术霸凌一事,引发关注。5月8日,上海交大发布官方声明,第一时间成立专班开展调查工作。(5月8日极目新闻)
在单方面的举报信中,不难看到的是,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和愤怒。可以想见,这名博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如何的敢怒不敢言。当然,这只是一面之词,在真相调查清楚之前,我们不能偏听偏信,是不是臆想,都要等调查结果出来才能定论。
举报信里“走投无路”的呐喊,折射出学术权力场中可能存在的畸形生态。公众难免会心生疑问:在学术的象牙塔里,教授真的可以颐指气使吗?学生进实验室做研究,难道全凭教授心情,说不准进就不准进?实验室究竟是学校用于科研和教学的公共资源,还是某些人可以随意支配的私人领地?教授对学生呼来唤去,随意安排与学术研究无关的“私活”,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这些疑问,不能仅靠涉事学院的调查来解答,而有必要从制度层面给出切实回答。
上海交大迅速成立专班调查,体现了对师德问题的重视。毕竟,师德师风绝非可有可无的“软实力”,而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一所大学若纵容学术霸凌,不仅会摧毁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创新能力,更会让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基石崩塌。学术生态一旦被权力与压迫侵蚀,产出的只会是扭曲的研究成果和畸形的学术人格。
在这件事上,调查专班的组成和调查过程的公正性至关重要。要让调查结果服众,就必须确保调查过程透明、公正,不被任何利益干扰。同时,事件的解决不能止步于个案处理。我们必须追问:是什么样的制度漏洞,让实验室负责人的权力失去了制衡?当学术评价体系过度依赖教授话语权,当学生申诉渠道形同虚设,当学术权力缺乏透明监督,类似的霸凌事件就可能不断上演,类似的网络举报就可能层出不穷。打破这种困局,需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赋予学生更有效的申诉途径,构建多元参与的学术评价体系,让学术回归追求真理的本质,让学术霸凌等不端行为无处遁形。
期待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能早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给涉事学生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