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小空间”编织“大温暖”

2025-05-08 00:21:44当代先锋网

近日,贵阳云岩区小湾河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两座劳动者服务站正式启用,成为近300名农民工的“第二个家”。服务站不仅配备报刊、自助超市、24小时直饮热水系统,还创新引入智能培训中心等。这一场景令人不禁联想到此前网上关于“请给保洁员一个休息空间”的呼声。看似微小的空间,却让劳动者的尊严在细节中被看见。

过去,农民工、环卫工等群体的休息需求常被忽视,许多人在路边、树荫下解决吃饭、歇脚问题。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的士之家”“爱心接力站”“快递友好社区”,早已超越“避风港”的范畴。通过政企共建、资源联动,将基础生活保障与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心理健康等结合,既缓解了劳动者的现实困境,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支点。

小小的空间,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体现。服务站创新采用“施工方主导+政企共建+工友自治”管理模式,未来还将联动社区资源开展多元服务;而此前为保洁员提供休息室,也离不开社区、企业等多方协作。整合各方资源,让关爱劳动者的行动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

在服务设施的布局中,劳动者也有发言权。贵阳服务站的“工友自治”模式,让工友参与日常管理,既增强了归属感,又提升了服务精准度。深圳等地部分快递站点设立“骑手议事会”,邀请劳动者对驿站功能提出建议;广州环卫驿站设置“心愿墙”,收集工人对设施改进的意见。“你建议-我改进”的良性互动中,悄然消弭了城市治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无形藩篱。

无数类似的“小空间”一起,用细节编织着一张社会关怀的网。这张网,托起的是个体的尊严,沉淀的是城市的温度,而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金妮

编辑李海钦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