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徽派”独一份丹青浪漫,央视频x红果短剧 《梦笔不能停》如何书写“梦笔生花”

2025-04-30 09:53:20北青网

“梦笔生花”,相信每个游览过黄山的人都会对它流连忘返。一石拔地而起,孤傲耸立,下圆上尖,恰似一支毛笔,故名“笔峰”。峰顶石缝中一棵奇松盘曲伸展,宛如花朵,古称“文笔生花”,今名“梦笔生花”。

传说古代文人墨客来到黄山,常能灵感涌现,妙笔生花。李白曾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而微短剧作为当代的视听修辞,凭借精微的视听叙事和AI科技的思接千载,正续写着新时代的“梦笔生花”!

由央视频与黄山旅游出品、央视网和红果短剧联合出品的文旅定制微短剧《梦笔不能停》,在红果短剧、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上线以来,引发广泛关注热议,全网曝光量破亿,带动黄山旅游掀起新一轮打卡热潮。该剧以“穿越+奇幻+文旅”为核心元素,讲述男主角修复黄山水墨画时穿越时空的浪漫故事,巧妙融合了AI科技与传统手艺、黄山自然景观与徽派文化底蕴。

该剧不仅是一次精品微短剧创作实践,更是地方文旅产业与主流媒体深度联动的创新案例,已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

强强携手,以微短剧续写新时代的“梦笔生花”

近年来,文旅融合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当下火爆的微短剧正是以内容带动地方文旅的有效途径之一。

黄山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具备非常强的影视化表达潜力。

传统宣传片或短视频往往侧重视觉呈现,微短剧作为影视表达的新形式,则能通过完整的故事架构,更为深度地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具备极强的新媒体传播属性。

基于这一共识,项目出品方共同确定了“文旅定制微短剧”的合作形态,希望开启文旅融合新境界,以创新内容驱动文旅发展,探索地方文旅产业升级的全新可能。

黄山的美不仅在于奇峰云海,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这片造化神秀之地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微短剧需要找到一个既具戏剧张力、又能承载文化精神的切入点。

为此,央视频和黄山旅游自创意孵化阶段就共同组建了一个包含编剧、导演、文旅顾问、拍摄团队的专项小组。

双方经过多轮探讨,最终确定了以“黄山水墨画”为核心意象,并结合徽派建筑、非遗徽墨技艺、徽州木雕等极具当地特色的文旅元素,构建一条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线。

找到“黄山水墨画”的切入点后,主创在黄山美景与人文内涵的结合上进一步破题。《梦笔不能停》确立了“文化驱动剧情”的创作原则,要使黄山文化成为故事推进的核心动力,而非单纯的视觉背景。

剧中,当代青年程楠修复黄山水墨画的过程,不仅是在完成一次“技艺”的修复,更是在穿越时空、面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亲情的和解、对爱情的守护,实现了自我成长。

这部剧希望借由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现实与奇幻的碰撞、景物与人物的情感连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叙事结构,将那山、那人、那情、那非遗文化融为一体,在墨色丹青的影像质感中传递出更为意蕴悠长的黄山之美,让观众收获关于爱和生活的多层感悟。

微短剧《梦笔不能停》的推出,不仅为“文旅定制微短剧”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央地联动、文旅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等打开了视野和格局。

匠心向“精”,探索微短剧精品化的创新路径

《梦笔不能停》的创作也是一次文旅微短剧的精品化探索过程。

主创团队从策划到制作耗时近6个月,剧本经过多轮磨合。为实现“一景一故事”的创作目标,团队历经多轮实地勘景,走访了黄山风景区多个景点。为创作一部“高品质、高完成度、高传播度”的三高作品,下足了功夫。

《梦笔不能停》总制片人陈卉表示,此次创作最大的感受是“同频”,一群想做好作品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创新出精品而倾尽全力。

如何让剧情设计符合现代审美?

剧中“黄山水墨画”是勾连时空的关键符号,导演设计了以“墨条”作为穿越时空的道具。

人物在水墨丹青的意象间往返于两个年代,自然地串联起关乎两代人的情感故事。

“穿越”是微短剧中常用的桥段,因篇幅体量精微,更需要通过想象拓展奇幻空间,提升剧情丰富度。

在《梦笔不能停》中,“穿越”被赋予更多意涵,它并非人云亦云的叙事技巧,而是以强剧情带动了爱与思念的和解,当青年重历了父辈的年代,更加懂得了守护的责任,“只有抓住机会,才能不留遗憾”……

“假如时间可以重来……”这一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动念,或许正是“穿越”元素一直存在的原因。

如何还原沉浸式的年代感?

主创团队在深入胡开文墨厂勘景后,被徽州传统制墨工艺震撼,于是将女主设定为上世纪80年代制墨厂的描金女工,并重新构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线索和场景对话。

有着二百余年历史传承的胡开文墨厂,仿佛一个时间缓慢流淌的世界。在这里承载着传统工艺匠心的坚守,也熔铸了传统和时代交叠的年代氛围。

这一独具当地特色的人文空间,成为撬动创作拼图的有效枢纽。主创团队沉浸其中,逐步将人物、剧情、服装、道具、动线等设计精准嵌入其中,实现了整体性和细节感的完美统一。

如何把脉精品微短剧的审美标准?

韩嫕介绍,“影调”是创作之初就要重点敲定的一环。基于“黄山水墨画”的核心意象和“文化驱动剧情”的创作原则,整部剧的影像基调要更加贴合水墨丹青的诗意铺陈,让每一帧都呈现如一幅黄山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有“白”才有“意”。

微短剧的叙事同样需要在疏密、张弛之间留下可回味的空间。

该剧上线后得到了网友热捧,纷纷留言,“一口气追完全剧”“是被黄山美景和美好情感治愈的一整天”“仿佛进入了画里,想在黄山田间来一次浪漫骑行”“画笔一挥梦回80年代。这一次,不仅修复了黄山水墨画,更修复了爱情”……

这部剧所探索形成的“文旅融合”共创模式,一方面,坚持以地方文化为故事核心,确保作品能够真正承载当地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强调戏剧化叙事,用符合年轻受众审美的方式,增强情节张力,让文化与故事相互成就;同时,在影像风格上,央视频遵循央媒出品的精品质感,以高制作水准提升观众观看体验,并通过新媒体渠道扩大传播效能。

《梦笔不能停》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意书写中重塑了文旅微短剧的审美标准,交上了一份“高品质、高完成度、高传播度”的“三高”答卷。

平台布局,打造地方文旅和文化传播新范式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微短剧市场持续升温。以《梦笔不能停》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文旅微短剧推出,带动了媒体平台、地方文旅、影视机构掀起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助推了健康行业生态的构建。

韩嫕认为,精品微短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提供短期的流量曝光,更能形成长期的文化资产,持续为地方文旅赋能。

以《梦笔不能停》为例,首先在短期内迅速带动观众关注与讨论,通过社交平台的裂变传播,让“黄山”成为热门话题,引发更多年轻观众的兴趣。

其次,中长期来看,它将增强“黄山”的文化品牌认知。观众不仅记住了风景,还能感受到“黄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植入,有助于黄山文旅IP的长期建设。

更重要的是,通过打造微短剧形成文旅融合的合作模式,能够为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一种新范式,助力地方经济与文化传播的双向共赢。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