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4月27日,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300多名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在此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运河文化”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把主题讲座与苏派盆景制作相结合,把苏州运河的历史文化与经典江南园林景观相融合,让学生们鲜活触摸大运河文化的肌理,感受江南水韵的独特魅力,为运河文化联动再添生动注脚。
运河十景再现姑苏繁华,共溯文化根脉
活动伊始,苏州市吴中区文体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荧老师,以“运河十景里的姑苏繁华”为题,为大家带来主题讲座。朱老师从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脉络切入,生动阐释了虎丘塔影、枫桥夜泊、宝带串月等“运河十景”背后的文化意蕴。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整体申遗的城市,十年来通过“运河十景”建设,将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与遗产传承相结合,重现了“舟楫云集、商贾辐辏”的千年盛景。讲座中,朱老师还特别提到大运河不仅是南北物资流通的动脉,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昆曲、评弹等精彩的江南艺术随着运河的流通传播至北京。
300多人共创运河十景,微景观里见运河气象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分成20组,在苏派盆景技艺非遗传承人毛凤伟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运河十景”微景观的创作。学子们以苔藓、砂石、微型建筑模型为素材,将虎丘塔、宝带桥、石湖五堤等标志性景观浓缩于方寸之间。最终大家集体合作,共同完成2组完整的“运河十景”微景观,最后拼合完成的时刻,大家都非常的激动、兴奋,纷纷与自己创作成果合影留念。这一精巧的微景观不仅展现了苏州运河的人文景观,更融入了高超的江南造园技艺。同学们纷纷感慨:“亲手制作微景观,让我体会到苏州‘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园林智慧,也感受到运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此次北京学子南下苏州,以文化研学的形式,将运河作为联结南北的“情感通道”,让年轻一代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运河文化的认知,更体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层意义。随着微景观作品的完成,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旅画上圆满句点。学子们的作品将在尹山湖美术馆展出,成为运河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地域文化的对话,更是一颗埋藏在青少年心中的种子,相信未来,他们将以更开阔的视野,共同守护这条承载民族记忆的“千年长河”。江南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