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春日的杉树枝叶婆娑,浓绿葱翠。中交一公局四公司兴广高速一期工程2标段环保型1#拌合站依山而建,与错落有致的立体式绿色实景遥相呼应。“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座‘绿色’智能拌合站,守护当地的绿水青山。”项目副经理陈云介绍。
1#拌合站全景。
中交一公局四公司承建的兴广高速一期工程2标段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境内,建设内容包含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及服务区等,全长12.2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西对接贵州、云南的省际通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进场之初,就确立了打造绿色、品质双示范工程的目标。主线途经猪场乡饮水源保护区、龙英水库饮水保护区,且距离金钟山旅游景区较近,为了在大型场站建设过程中减少污染,项目团队可没少花心思。“拌合站的选址和绿色运营是我们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做好把关。”项目负责人李唐军说道。
项目团队对施工现场周围地质进行勘探,并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多次研究讨论,同时咨询设计单位,尽量避免水源地进行场站建设。经过数十次的反复研讨以及方案比对,一块山脚平地的出现让讨论有了结果。“这片空地较为宽敞,离村民住宅和饮用水源较远,建议搅拌站选在这里。”一经提案就得到了项目团队的一致认同。
无人值守地磅模块。黄清航摄
选址的问题解决了,如何确保绿色运营又成为项目团队考虑的重点。“常规的拌合站尘土飞扬,污水横流。我们要打造一座‘绿色’智能拌合站,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李唐军在拌合站建设之初就定下了基调。于是,一套智能调度系统便运营而生,好比装上了“智慧芯”,一改混凝土分散控制为集中控制。该系统以服务器为平台,把手机、电脑、拌合站系统全部串联起来,连接起环境监测、智能喷淋降尘、进出场洗车机、无人值守地磅、信息化监控、混凝土核算与调度等板块,可自动实现设备运营状态、环境参数等实时监测,同时可收集拌合站生产消耗、发货单数据,实现对混凝土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所有数据将传送回智能控制中心,方便进行数据比对分析。
只需按一下按钮,进出的混凝土罐车便能享受全身“淋浴”的五星级服务,而料仓内扬起的灰尘在与空中的智能喷淋撞了个满怀后,只能乖乖“认栽”退了回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比以前更高效、更环保了。”操作手唐师傅一边输入混凝土配合比点击下料,一边说道。
“零排污”一直是项目团队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拌和站已经有了五级沉淀池,比常规的三级沉淀池净化效果更好,但处理出来的水依然无法直接排放。”一次例会,环保工程师贺明亮焦急地说。拌和站冲洗混凝土罐车产生的污水流经沉淀池后,虽然会将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过滤,但如果直接排放,其中细微的砂石料和碱性物质仍会造成土壤板结固化,如何确保水质达到排放和再利用标准成为绿色施工的关键。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黄清航摄
“每天平均冲洗车辆24次,用水24立方米,我们总不能让水凭空消失吧!”现场技术员小潘的一次无奈“吐槽”,却给了贺明亮启发。“如果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净化,再将处理后的净水循环利用于罐车冲洗和洒水降尘,从而实现污水‘内循环’。”
按照这个思路,项目引进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同时提出了“砂石分离、污水沉淀、污水净化”工作措施:污水先流入砂石分离池,将砂、石清洗分离供项目二次利用,剩余污水则先后流入五级沉淀池、污水净化器,达标后再次汇入蓄水池用于罐车冲洗或扬尘治理。“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不仅效果最佳,而且较大程度地节约了项目成本。”贺明亮解释说道。
现如今,环保型拌合站已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前线殷实的“粮仓”,正源源不断地为一线施工输送能量。(黄清航)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