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百姓书记”王伯祥的“好人好官”定义

2025-04-01 18:51:27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张秀全张洋

“乌纱帽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风险我一个人承担!”——30多年前,潍坊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拍板建蔬菜市场时的这句“硬气话”,至今仍被老农们当作传家宝讲给孙子辈听。这位“新时期县委书记榜样”,在病危时颤颤巍巍写下最后遗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好。谁为人民服务好,就是个好人好官。”墨迹未干的纸张,道破了百姓忘不了他的答案。

敢拍板的“闯将”:把“乌纱帽”压在百姓饭碗下

1983年冬天,5000万斤白菜烂在寿光地里,菜农们守着丰收哭。当“市场姓资姓社”还在争议时,王伯祥拍板建起20亩蔬菜批发市场。开张那天,他站在泥地里扯着嗓子喊:“以后咱寿光的菜,要卖到全国去!”如今这个市场已扩展到600多亩,每天凌晨灯火通明,万吨蔬菜从这里走向全国餐桌。

更惊险的是冬暖式大棚的试验。1987年,三元朱村17名党员毁掉青苗建大棚时,王伯祥顶着“破坏粮食生产”的问责风险,拍着胸脯保证:“出了问题县里兜着!”春节时,17个大棚揣回27000元现金,相当于当时全县人均年收入的十倍。第二年,寿光冒出了5000多个大棚,菜农们用卖黄瓜的钱给家里装上了彩色电视机。

当有人劝他捂紧技术“摇钱树”时,他却带着技术员全国各地跑。从东北雪原到云贵高原,寿光“农把式”教会了400多个贫困县种菜。今天,当你在西北看到成片的“阴阳棚”,在东北看到智能化温室,那都是王伯祥当年种下的“绿色火种”。

不谋私的“铁人”:让亲戚们“断了念想”

1991年王伯祥调任潍坊副市长时,一辆小货车装走了全部家当。妻子侯爱英当了一辈子临时工,直到去世都没“沾光”转正。她委屈地说:“别人家当官的都帮亲戚,你倒好,连我的事都不管!”王伯祥却说:“这样的事咱往后靠,不然以后还怎么在群众面前说话?”

更让亲戚们“断念想”的是:托他调单位的被顶回去,想多占宅基地的被骂哭,输了官司找他说情的被劝“按法办”。有亲戚拎着西瓜上门,被他堵在门外,争执中西瓜摔碎一地。有人背后议论:“这人当了官连亲戚都不要了!”他却说:“我坚持了原则,将来亲友们会明白。”

他选干部有个“照镜子”法:自己怎么看,群众怎么看,镜子不一致的不用。晨鸣纸业的陈景河、联盟化工的杨志强,当年都是他从田间地头“挖”出来的“泥腿子”。这些没背景的小伙子,在他支持下成长为行业翘楚。

“打根基的人”:把盐碱滩变成金饭碗

寿北那片120万亩盐碱地,曾是潍坊最大的“穷根”。1987年秋,王伯祥带着20万人开进荒滩。他在牛棚里指挥45天没下“火线”,棉袄上结了层白碱。五年苦战,盐碱滩上冒出了虾池、盐田、棉田,开发出全国首个十万亩生态养殖基地。

农业起家,工业当家。他带着70人“取经团”南下江苏,回来后一口气上了77个项目。当有人质疑“摆弄企业见效慢”时,他拍着桌子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错失机遇我就是罪人!”今天晨鸣纸业的车间里,还流传着他当年给工人们鼓劲的话:“企业富了,国家才强,咱寿光人才能挺直腰杆!”

他给企业减税松绑,让厂长们有了经营自主权。联盟化工的杨志强回忆:“王书记带着我们跑贷款,饿了就啃个烧饼。”五年间,寿光工业企业从303家猛增到4854家,工业利税翻了十倍。当有人算出他“少收”的税收能建十座办公楼时,他只说了句:“藏富于民,值!”

“金钥匙”与“摇钱树”:留下永不退休的干部

王伯祥离任时,给寿光留下三把“金钥匙”:蔬菜产业的王乐义,工业战线的陈永兴,教育领域的王焕新。这些没靠关系的实干家,在他支持下撑起了寿光的“四梁八柱”。

今天,当你走进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能看到第七代智能大棚里,菜农用手机控制温湿度;在晨鸣纸业车间,每分钟能生产一公里长的铜版纸;在联盟化工,从盐田里提炼出的溴素占全国一半产量。这些奇迹的起点,都指向那个骑自行车下乡、在地头和菜农一起吃煎饼的“百姓书记”。

时代叩问:谁是“好人好官”?

越来越多的干部开始读懂王伯祥的“三不主义”:不怕担风险、不搞花架子、不谋子孙福。当有的干部还在琢磨“如何不出事”时,寿光的干部们已经把“如何干成事”刻进骨子里。

新时代的考场还在延续。当共同富裕的号角吹响,当乡村振兴的战鼓擂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的“闯将”:敢把“乌纱帽”压在百姓饭碗下,敢把盐碱滩变成金饭碗,敢把“为人民服务”写进遗嘱里。

王伯祥留下的,不只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市场、十强县的工业底子,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当干部愿不愿脱几层皮,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正如他病床上最后的清醒时刻,用颤抖的手写下那个永恒的判断:谁把百姓捧在心上,百姓就会把他刻在碑上。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