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蔡茜裴雪田海浪)近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心脏起搏+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联合手术。该案例不仅开创了县域内复杂肿瘤手术新纪录,更彰显了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微创技术应用及多学科协作方面的综合实力。
技术突破:多学科协作攻克复杂病例
54岁的患者田女士同时面临结肠癌与心动过缓的双重威胁。医院立即启动MDT多学科诊疗机制,由普外科牵头,联合心内科、麻醉科等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
心内科先行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障术中循环稳定;
普外科团队运用3D腹腔镜系统实施精准肿瘤切除;
麻醉科全程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重症医学科团队助力患者度过术后危险期……
生死博弈:3小时鏖战攻克“手术禁区”
3D腹腔镜尾外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涉及结肠肿瘤的切除,为了彻底切除肿瘤,需要切除与病变结肠相邻的部分肠道和淋巴结的清扫,操作步骤复杂,术中稍有不慎即可引发严重后果。
面对患者肿瘤有7公分之大,且横结肠与回盲部广泛粘连致密成团,更重要的是,患者患有心跳过缓的复杂情况,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立即启动MDT团队应急预案,定制医疗方案。
“由于患者心跳过缓,手术过程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下降,无法满足手术中机能的代谢需求,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脏节律,保障手术安全。”主刀医生王建江提出治疗方案。两种手术相结合,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历经3小时奋战,最终完整切除肿瘤及清扫淋巴结。
此次肿瘤切除手术,普外科依托省级重点建设专科的技术优势,团队首次采用3D腹腔镜系统,在高清立体视野下精准游离结肠肝区、回盲部,完整切除肿瘤及20枚区域淋巴结,并避开十二指肠、胰腺等重要器官完成横结肠-回肠吻合。4个“钥匙孔”切口(0.5-1厘米)、印证了团队在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具有丰富手术经验,术后病理显示肿瘤R0切除,无需二次治疗。
信任搭建:从被动到主动的治疗革新
“得知爱人患了这个病,两个孩子强烈要求转到外地医治,担心在县医院做不好这个手术。”患者家属陆安河坦言,起初,他也充满了担忧,但看到医疗团队技术力量雄厚,也渐渐安心了。
面对癌症诊断,陆安河含泪讲述:“医生用3D模型直观展示肿瘤位置与手术路径,还让我观看了同类患者的康复视频。这种透明化沟通让我吃下了定心丸。”
“如果转去外地,辗转各地路途遥远,加上各项检查,需花费大量时间,但她的病耽搁不得。”经过多次与孩子沟通,陆安河决定让妻子在该院进行手术。“结果很好,很欣慰,很感谢。”陆安河说道。
术前,患者田女士主动配合营养支持与心肺功能训练,参与MDT多学科会诊。普外科主任王建江主任医师说:“患者的信任是手术刀的‘稳定器’。当我们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时,手术成功率已提升50%。”
“没想到在县医院就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不用跑省城,医保报销比例还高!”陆安河感慨道。
主任访谈:攀登技术高峰背后的“强医工程”
“四级手术能力是衡量县域医疗水平的金标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建江表示。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微创技术覆盖率超90%,年服务县域患者超2200人次。通过“医患共决策”模式,科室推行术前患教会、手术模拟演示、术后康复日记、肿瘤规范MDT、快速康复等创新举措,将患者参与度纳入治疗质量评估体系。此次田女士的快速康复,正是“强医工程”实施后县人民医院诊疗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生动实践。
专家呼吁:早筛早治信任专业
“结肠癌可防可治,但7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专家呼吁: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肠镜筛查,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审:肖咏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