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独具慧眼,把小说里"智取威虎山"这段精彩故事搬上了银幕,拍成了《林海雪原》。电影一上映就火得不得了,杨子荣那股子机智勇敢的劲儿,还有座山雕那个阴险狡诈的样子,让观众看得特别过瘾,看完都忘不了。没过多久,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也跟着登台了,靠着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气势十足的唱腔,成了八部"样板戏"里的一部,后来还被拍成电影,传播得更远了。
【童家与梨园的深厚情缘】提起《智取威虎山》,童家和梨园的缘分可深了。这事儿得从童祥苓的二哥童寿苓和四姐童芷苓说起,他们可是童家最早踏入京剧圈的人。他们的老爹童汉侠,虽然自己不会唱戏,可对戏曲那是真爱,性子又直爽,跟不少戏班的人都是老交情。这么一来,他的孩子们打小就泡在京剧里,耳濡目染的,自然就对这门艺术有了感情。
童芷苓打小就痴迷戏曲,她琢磨着唱戏不光能圆梦,还能早点赚钱养家。这么一想,她就早早进了戏班子,开启了她的戏曲之路。至于童寿苓,一开始他可不愿意学戏,觉得这活儿就是挨打受罪的苦差事。可父母不放心让童芷苓一个姑娘家独自闯荡江湖学戏,好说歹说,童寿苓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学起了戏。
为了让子女在戏曲领域有所发展,童家可是没少折腾。童寿苓跟了姜妙香先生学艺,童芷苓则投到了荀慧生先生门下。这两位可都是京剧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在他们的精心指点下,俩孩子的戏曲功夫那是突飞猛进。这么一来,童家算是真正混进了梨园行当,成了京剧艺术圈里的一份子了。
童祥苓的父母点头让他学戏,专门挑了老生这个行当给他。他爸给找了两位老师,一个教文戏的叫雷喜福,另一个教武戏的叫钱富川。童祥苓给两位老师磕了头行了拜师礼,就这么踏上了学艺的路子。
【小子!记住,学戏要先学德】童祥苓在艺术道路上深受雷喜福先生的熏陶。这位老师不光狠抓他的戏曲基本功,更看重做人做事的品质。有次雷先生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小伙子,你给我听好了!学戏得先学做人,没德行的人就算本事再大也成不了气候。角儿有大有小,但不管演啥角色,台上不能使阴招、耍心眼,台下也不能跟同行过不去。人要有上进心,但不能靠踩别人往上爬,得凭真本事在台上见真章。以后你要是不按我说的来,可别到处说是我教的,我丢不起这个脸!"这番话让童祥苓记了一辈子。
童祥苓跟着姜妙香学京剧刚满一年,那天他二哥童寿苓是姜先生的正式徒弟,叫上大哥童侠苓和童祥苓一起去姜家串门。姜先生待人特别实在,师母说话也特别逗,家里老有学生来学戏唱戏。那天姜先生大儿子姜少香负责拉琴,大伙儿挨个唱了一段。到童祥苓这儿,他把自己琢磨的《沙桥饯别》和《摘缨会》里"余派"的经典唱段都唱了一遍。
童祥苓刚唱完,后院就出来个老头儿。这人长得挺有意思,个儿不高,脑袋挺大,头顶没几根毛,戴着圆框眼镜,还留了个八字胡。老头儿张嘴就问刚才是谁在唱,姜先生指了指童祥苓。老头儿走到童祥苓跟前,盯着他看了半天,最后说了句:“小伙子,不错!你以后肯定能成大角儿,可得好好练啊。”
老先生一离开,姜先生就乐呵呵地拍着童祥苓的肩膀说:"你小子真够可以的,连徐先生都被你唱动了!"这时童祥苓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位老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琴师徐兰沅。能得到这样一位大师的认可,刚刚入行的童祥苓顿时觉得浑身是劲,更加坚定了要在艺术这条路上闯出一番天地的决心。
【我要是有好嗓子也早就这么唱了】京剧舞台上,演员们用表演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与故事。说起童祥苓,他在《智取威虎山》里扮演侦察英雄杨子荣,那段经历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位老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那天,剧院几位负责人特意来看童祥苓排练,想了解他的排练进展。童祥苓直接跟他们说,自己最近压力特别大。周先生看到排练场人多嘴杂,就招呼童祥苓跟他去三楼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周先生亲自给他泡了杯热茶,茶香飘起来,好像能让人心情放松不少。周先生跟他说:"现在就咱俩,有啥说啥,
别藏着掖着,我肯定会好好听你说的。"看着周先生这么真诚,童祥苓心里特别感动。他缓了缓,直接说道:“大家都觉得我演得跟您一点都不像。”周先生让他具体说说,童祥苓就把戏里王忠看到相府送来结亲帖子,发现王魁变心时该唱的[导板]腔,改成高八度的事儿全都讲了一遍。
周先生听完,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说实话,要是我有好嗓子肯定也这么唱,你做得没错。"他这么一表态,之前大家对童祥苓改唱腔的那些批评声很快就没了。
【你唱的不是杨子荣,而像是诸葛亮嘛】1965年很快就来了,童祥苓接到任务,要去《智取威虎山》剧组演主角杨子荣,就是那个侦察英雄。这事儿对他来说,既是个大考验,也是个好机会。童祥苓心里明白,这次任务可不简单,所以他拼了命地琢磨角色,想把杨子荣演活。
在上海艺术剧场的彩排现场,周总理刚结束外事接待就赶了过来,上海市的领导们也都陪着。彩排一完,周总理就上台了,他拉着童祥苓的手说:“童祥苓同志,你们辛苦了!”接着他开玩笑地说道:“我刚才听你唱戏,感觉不像是杨子荣,倒像是《空城计》里的诸葛亮。童祥苓同志,你得放开手脚,大胆走自己的路啊……”童祥苓听完周总理那番话,心里咯噔一下。他压根儿没想到,周总理居然会把杨子荣和诸葛亮放一块儿比较。这事儿让他琢磨了好几天,总算想明白了。杨子荣是咱们人民军队的战士,信念坚定、勇敢无畏;诸葛亮呢,是古代出了名的军师,聪明绝顶、善于谋划。传统戏曲里唱的都是古人,唱腔和表演方式也都是老一套。要是用传统戏曲那套来演杨子荣,就像给解放军战士套上古代盔甲,怎么看都别扭。
童祥苓搞懂这个门道后,立马着手改变唱法。他琢磨着怎么把现代人的气质带进角色里,让杨子荣这个人物看起来更接地气、更有血有肉。这么一折腾,效果还真不赖,杨子荣的形象一下子就活灵活现了。
【他们是我们的客人!】1966年8月,《智取威虎山》剧组到北京演出,60多号人住在虎坊桥边的北纬旅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北京戏校的人就在旅馆门口贴了几张大字报,说剧组的人都是旧社会的少爷小姐,还逼着他们每天只能啃窝头就咸菜。后来童祥苓从领导那儿听说,周总理的秘书把这事报告上去后,总理特别生气,马上叫人把领头的人找来,板着脸说:"《智取威虎山》剧组大老远从上海来北京,就是我们的客人。他们给首都人民带来这么好的文艺演出,童祥苓同志演杨子荣多辛苦,天天让人家吃咸菜窝头,这像话吗......"
听完这番话,童祥苓心里特别感动,他明白这是周总理对他们满满的关心和照顾。他跟领导说,一定要把杨子荣这个角色演到位,不能辜负周总理的期望。之后演出的时候,童祥苓更卖力了,把杨子荣演得特别有感情,特别真实,观众看了都使劲鼓掌。
【夫人张南云】提到童祥苓,肯定得说说他媳妇儿张南云。这大姐可不简单,1935年2月生人,家里排行老八。人家八岁就登台了,到了十八岁更厉害,直接拜了梅兰芳大师学艺。虽然她不是北京人,是在大连出生的,但能走上戏曲这条路,还是受了她大姐的影响。不过她大姐唱的是评剧,张南云却独爱京剧。靠着自个儿的努力和天赋,她愣是在上海闯出了名堂,成了苟派京剧的当红旦角。
可谁想得到呢,人生就是这么不可预测。1994年那会儿,童祥苓为了俩儿子找工作的事儿整整忙活了一年,总算攒了点钱。他和媳妇儿南云也顾不上什么艺术家的身份了,一咬牙就决定下海做生意。他们可没想着要发大财,就想着能挣口饭吃,这不,夫妻俩就开起了“小童餐饮部”。
刚开始做生意,总得吃点亏,“童家班”也是一样。刚开张两个月,就亏了好几千。全家人觉得情况不对,后来有人提醒他们,这家20平米的小店,请了两个厨师和两个服务员,结果等于在帮别人赚钱。没办法,只好把厨师和服务员都辞了,自己动手干。这下全家四口人直接上阵,亲自操持起生意来。
老爷子负责主厨,二儿子胜天在前厅接待客人,老两口则在厨房帮忙打下手。刚开始他们还想着要低调点,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小白帽,还特意戴上了口罩,自己看着都觉得挺滑稽。不过没多久就被人认出来了,他们干脆也不藏着了,直接和慕名而来的食客们面对面交流起来。
【拿手活儿是炒木须肉,客人们都说好吃呢!】童祥苓让张南云赞不绝口:"这人真能放下身段,厨房那么热,他硬是站在灶台前炒菜,烙饼的手艺也是一绝!"说实话,创业这事儿真不容易。不过童祥苓和张南云两个人想法一致,配合默契。他们从辛苦中感受着成功的喜悦,在成就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餐饮部的担子全落在了张南云肩上,她靠着自己的艺术功底和聪明劲儿,把整个部门管理得妥妥帖帖。再说说那位在店里帮忙的童先生,人家干活可认真了。他提起自己的经历:"打小八岁就学戏,跟着姐姐童芷苓到处跑,学了不少能耐。虽说没专门学过做饭,可如今在这儿,我才是主角。最拿手的就是炒木须肉,客人们尝了都说好!"童祥苓和张南云在商业世界里奋力打拼,靠着自己的努力打造出属于他们的天地。这条路走得不容易,遇到了不少坎儿,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退缩。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只要有爱在,有信念支撑着,就没什么能拦住他们往前冲。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舞台上】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灯陆续亮起,车辆川流不息,路上的行人明显比白天多了不少,大家伙儿都急着往家赶。可就在这热闹的街角,童先生的小餐馆里却冷冷清清,除了我们几个,几乎没别的客人了。童先生倒是一点都不着急,他坐在那儿,眼睛里闪着光,嘴里念叨的还是他的戏。
童先生特别兴奋地跟我分享:"最近不少朋友都找我登台表演呢!"他接着说,"我可不用那些现成的伴奏带,就爱和现场乐队配合着来。你想啊,用伴奏带唱,感情全被框死了。上台就得即兴发挥,那才够味儿!不然我唱完了带子还在放,或者带子放完了我还没唱完,那多尴尬。有了现场乐队,整场演出立马不一样了,既真实又生动,观众也能直接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童先生说话时眼神都亮了,好像又站在了那个熟悉的舞台上。他穿着戏服,拿着道具,整个人都融进了角色里。"最近我经常唱《智取威虎山》里的经典唱段,《打虎上山》、《甘洒热血写春秋》、《共产党员》这些,观众特别爱听。上次在上海演出,我还特意请来了贺永华,我们俩现场对唱了\'栾平\'那段,哎呀,那个感觉真是绝了!台下掌声响个不停,我们唱得那叫一个带劲儿,整个人都燃起来了。"【他的故事将继续传唱下去】说到过去,童先生笑得特别开心。但日子哪能一直顺顺利利呢?年纪大了,张南云眼睛出了问题,看啥都模模糊糊的。童祥苓虽然头发都白了,也没啥存款,可他从没想过撒手不管。为了给老伴看病,他到处跑着接演出。他心里明白得很,这个跟他过了一辈子的女人,不仅是他的伴儿,更是他搞艺术的靠山,说啥也不能让她遭罪。
2009年那会儿,童祥苓老两口带着两个儿子和儿媳,三家人凑一块儿商量过日子的事儿。大家一合计,干脆把家底都掏出来,在上海按揭买了套170平米的复式。这么一来,三家人就能住一块儿,互相有个照应,一起扛生活的担子。
童祥苓两口子搬进新房子后,特别心疼儿子儿媳的不容易。
家里的大小活儿他们全包了,做饭打扫啥的,从来都不嫌累。天刚亮,太阳还没完全露脸呢,童祥苓就在厨房忙活开了。切菜炒菜那叫一个利索,没多大功夫,一桌子热腾腾的饭菜就摆好了。有时候他出去演出,回来就从兜里摸出零花钱,给孙子孙女发红包。小家伙们围着爷爷又蹦又跳,屋里头全是开心的笑声。
三户人家拧成一股绳,一起为这个家打拼。熬了整整6年,总算是把房贷给搞定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乐开了花,心里美滋滋的,那种成就感,别提有多带劲了。
时光无情,2024年12月2日那个寒冷的冬日,童祥苓与世长辞,享年89岁。这位艺术家毕生致力于艺术事业,同时为家庭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深感痛惜,哀伤之情难以言表。然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驻人心,他的传奇人生也将被后人永远铭记与传颂。
#百家说史#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