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记者3月26日从包钢集团获悉,包钢股份成功批量供货美标IS中等强度热处理钢轨,标志着包钢股份在国际高端市场推广应用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包钢股份在钢轨研发和生产领域不断发力,一路披荆斩棘,先后成功开发出不同硬度等级的铁标、欧标、美标等多个钢轨品种,产品已畅销至数十个国家及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有力扩大了包钢钢轨海外市场占有率,让“包钢钢轨”品牌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2024年,全球钢铁行业在多重挑战中艰难前行。需求疲软、成本上升、环保压力……这些关键词构成了这一年的行业底色。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包钢集团主动出击,逆风翻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榜“2024中国企业500强”“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利润总额4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94亿元,利润和利税指标保持在中国钢铁行业第一方阵……就在不久前,在2024年度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中,包钢集团被评为A+(极强)钢企。
营收利润双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在“破”与“立”之间,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包钢集团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炼铁厂高炉主控室。
当下,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纺织材料研发中心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纺纱设备正在开足马力全力运转,工人们加紧赶制首批10万米具有“随身空调”功能的稀贝丝冰爽降温防护面料,这些融合了稀土黑科技的新型面料将被制作成工装T恤,为包钢集团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劳动者送去清凉。
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而包钢集团依托白云鄂博矿,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藏,稀土资源是包钢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驱动力,为其全产业链构建“稀土+”生态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0月15日,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行,“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全面起势。
2024年,包钢股份将“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专精特”产品及首发品牌产品,促进稀土钢新材料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加速转化,形成四大产品系列67个品种、近300个牌号,稀土钢新材料产量突破150万吨。
从“钢铁副产”到“战略资产”,从采矿到终端产品的闭环掌控,稀土之于包钢集团,已超越单一资源范畴,成为传统钢铁业突围的“破局点”、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通行证”,包钢集团也因此成为国家稀土安全的“压舱石”,承担起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国家队”角色。
2024年11月,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发的自动化固态储氢测试系统正式上线启用,该系统可满足公斤级以上固态储氢装置的测试需要,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包钢智慧”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包钢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在氢冶金、低碳冶金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24年,包钢集团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加力提速:拥有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稀土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2项成果实现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新建示范线、中试线8条;全年承担2030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3个,参与子课题4个;制定“三首”培育计划31项,获得自治区认定5项;实施自治区稀土领域14项“科技突围”工程项目中的12项;开发全新稀土钢新材料,多项产品实现行业首发、填补自治区空白;7项成果获得行业级重大科研奖项,获得专利授权469件,发布各类标准52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钢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政策加码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顶尖学术权威机构院士及团队前来,借力院士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塔尖重器”。目前,共建立矿物加工、冶金工程、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科研合作,助力科技突围。
包钢集团的国企改革,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以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为抓手,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攻坚战,包钢的跨越也印证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真理。“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包钢集团董事长孟繁英表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