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飞和秦岚的新剧《黄雀》播了,搭着前两部剧的热乎劲儿,本以为能火一把,结果…怎么说呢,有点尴尬。
老郭今年的警匪片产量是真高,《对手》《漂白》再到这部《黄雀》,演警察演得都快成专业户了。
秦岚呢,颜值还是在线的,虽然有人说有点医美痕迹,但演个高冷医生兼偷盗团伙“军师”倒也说得过去。
问题出在哪儿?
剧情。
一上来就是火车站抓小偷,然后又是团伙作案、打伤警察,乱七八糟的,看得人一头雾水。
感觉编剧像是把一堆素材硬塞进去,没捋顺,人物也多,谁好谁坏分不清,跟浆糊似的。
那边厢,《雁回时》空降开播,陈都灵和辛云来主演。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抱太大希望,古偶嘛,还能玩出什么花?
结果一看,嘿,还真有点意思。
陈都灵演的庄寒雁,开局就挺惨,从小被扣上“赤脚鬼”的帽子送出去寄养,回来后庄家人又个个虚伪,周姨娘笑面虎一个,她爹更别提了,伪君子装得比谁都像。
这剧情节奏,跟坐火箭似的,一集一个反转,看得人停不下来。
女主看着柔柔弱弱的,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在庄家那勾心斗角的地方,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跟恶毒姨娘斗智斗勇,就盼着哪天能扬眉吐气,成为真正的“京城贵女”。
陈都灵和辛云来的对手戏也挺带劲,一个看着清纯无辜,一个看着狠辣腹黑,其实心里都藏着点善良。
两人从互相试探、算计,到后来携手同行,一起面对后宅和朝堂的风风雨雨,这感情线,算是古偶剧里比较不落俗套的。
服化道也做得不错,看着赏心悦目。
两部剧这么一对比,高下立见。
《黄雀》演员演技都不错,但剧情拉胯,再好的演员也救不回来。
就像一桌好菜,食材都是顶级的,但厨师手艺不行,炒出来也难吃。
《雁回时》呢,虽然演员名气没那么大,但胜在故事讲得好,像一碗家常面,看着简单,但味道就是让人舒服。
现在很多剧都喜欢堆明星,以为有了流量就万事大吉,其实观众不傻,故事不好看,再大的腕儿也白搭。
就像请客吃饭,你请了一堆大厨,结果上的菜都是预制菜,谁乐意啊?
观众想看的,是用心烹制的故事,而不是明星的个人秀。
《黄雀》的问题,就在于太注重“形”而忽略了“神”。
画面、演员都没问题,但故事内核是空的,就像一个漂亮的空壳子,中看不中用。
反观《雁回时》,虽然制作成本可能没那么高,但故事扎实,人物鲜明,反而更能抓住人心。
就像一些小成本电影,没啥特效大场面,但故事讲得好,照样能拿奖。
说白了,拍电视剧就像盖房子,明星是装修,剧情是地基。
装修再豪华,地基不稳,房子迟早得塌。
现在很多剧,光顾着装修,地基都没打好,能不烂尾吗?
观众现在也越来越精明,不会被表面的花里胡哨迷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质量。
《雁回时》的成功,也给其他古偶剧提供了一个思路:与其一味追求流量明星和华丽特效,不如踏踏实实把故事讲好。
就像做生意,与其花大价钱打广告,不如把产品质量做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故事就像磁铁,自然能吸引观众。
现在很多编剧,总想着搞些奇奇怪怪的设定,或者抄袭一些热门作品,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把故事搞得四不像。
就像一个厨师,不好好研究菜谱,净想着偷师学艺,结果做出来的菜不伦不类。
原创剧本,才是电视剧的灵魂。
《黄雀》和《雁回时》的对比,也反映了当下电视剧市场的现状:流量不再是万能的,内容才是王道。
观众已经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路和毫无营养的剧情,他们渴望看到更多新鲜的、有深度的故事。
与其说是《雁回时》赢了《黄雀》,不如说是好故事赢了流量。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不在于谁的武器更华丽,而在于谁的内功更深厚。
世道变了。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