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唐小丽
“尽管充电条件不断改善,但‘入户充电’屡禁不止,尤其是手拎电瓶入户,是隐蔽性最强的治理难题。”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陆怡坦言。
近年来,电瓶车飞线充电、乱停乱放、推车上楼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触目惊心,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内老式商品房众多,电瓶车保有量高。针对屡禁不止的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街道会同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通过联合整治地下空间、改造非机动车库、改建地面简易车棚、安装智能梯控等措施,大大改善了非机动车的停车与充电状况。
经过综合整治,小区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大宁路街道供图
如此一来,为何“入户充电”依然屡禁不止?陆怡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租户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二是节约成本,集中充电的费用比家庭谷电时段贵一点;三是贪图就近便利,居民出行赶时间,不愿意绕行取车。
因为察觉难、取证难、处置难,手拎电瓶入户成了隐蔽性最强的治理难题。“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可以‘事中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呢?”为此,街道会同派出所和消防部门多番调研下来,在居民区探索安装电瓶异常充电“嗅探”阻断装置。“这一装置安装在电表箱内,对家庭用电数据实时监测、自动识别。”陆怡介绍,“嗅探”装置可以实时预警,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模糊比对”,触发后台预警,并且能精准阻断,可以强切电,同时实时上传数据。“维护成本也不高,我们采用固定宽带结合无线流量方式,在确保数据稳定传输的同时,避免后续高额的流量费用。”
街道探索在居民区安装“嗅探”装置。大宁路街道供图
目前,大宁路街道已经在居民小区、规模性租赁房、沿街商铺等安装了1184套。通过滚动排查合租户、快递外卖、有违规充电记录等群体,找准重点户进行精准布控,实现广覆盖。此外,选择重点小区,通过拉网模式逐个楼层一网兜进。
“嗅探”设备通过手机APP端推送预警信息,“居民社区”预警权限开放至居委干部和小区物业,“企业单位”预警权限开放至经营负责人。
“推送预警信息固然重要,对预警信息的闭环处置更重要。”陆怡说,为此,还设计了两次预警闭环处置工作流程,对居委会、物业和民警都进行了流程培训。自2024年6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新规实施后,报警由居委会、物业直接联合城管等执法部门进行处置。
整治小组接到报警后现场处置。大宁路街道供图
“嗅探”设备使用效果如何?陆怡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接到设备报警后,整治小组敲门入户,在客厅卧室都没有发现电瓶,最后在卫生间里发现了,一摸电瓶还是烫的,当事人无从抵赖。”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