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农村,留守老人在家“一键呼叫”;在地铁车站,通勤一族告别“通话黑洞”;在电梯地下室,出行群众不再“失联”;在人流高峰区域,5G新通话正逐渐普及……语音业务作为通信服务的核心能力,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用户的真实体验,“秒拨秒通”“真声入耳”“智能通话”等沉浸式语音服务体验,助力人民群众5G通话更便捷稳定、有趣多元。
为应对5G时代老百姓对通话质量的高标准需求,太原移动坚持“网络先行”的服务理念,启动语音质量专项提升工程,结合用户日常实际感受与反馈,聚焦“用户端、终端和网络端”,从网络架构、终端适配、网络覆盖到专项治理,全面优化语音业务质量,为广大用户构建“低时延、高清晰、零卡顿”的无缝连接的通话体验。
锚点策略升级,破解NSA/SA切换难题。
为进一步加强手机等终端信号的平滑切换,针对传统4G网络到5G网络过渡期存在的切换稳定性问题,太原移动开展网络锚点策略优化工作,基于实时网络负载与终端类型动态调整通话接入质量,在非独立组网向独立组网过渡过程中,减少冗余切换的同时降低通话质差风险,助力网络结构更加精简高效,覆盖稳定性实现大幅提升。优化后,用户信号强度(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提升1.21%,信噪比(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跃升14.7%。
终端场景适配,时延压缩至2秒时代。
针对iPhone用户群体,太原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团队创新部署“双BWP(部分带宽)弹性带宽策略+差异化重选、频率优先级调度”组合方案,5G驻留时长和时延较优化前均得到显著提升。经测试,iPhone用户5G驻留时长增长27.24%,端到端时延提速13.6%。在柳巷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用户高清语音通话接通率达99.8%。
此外,在“信号升格”行动下,太原移动大规模测试大型居民区、大型商业楼宇等场景,并同步开展语音质量优化工作,通过上行SR调度周期优化、ROHC头包压缩动态算法、基于语音质量的VONR异频异系统切换等语音特性,5G覆盖率提升98.2%,语音呼叫建立时延缩短至2.15秒。
4.9G分层保障,打造无缝语音走廊
随着5G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作为容量和热点补充的4.9G覆盖场景也成为太原移动当前优化重点。面对4.9G高频段覆盖场景,太原移动首创5G“三频平滑切换模型”,采用弱场起呼和网络分层切换策略,通过2.6GHz/700MHz/4G多频段网络智能协同,不断尝试和拓宽优化门限,语音质量连续性实现持续增强。优化后,4.9G网络掉线率下降27%,端到端语音质量提升0.5%,用户在商务区等密集场景以及高速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弱覆盖区域的通话诉求量减少81%。
从2G到5G-A,从高清VOLTE到超高清VONR再到5G新通话的转变,5G不仅带来了网速量变,更实现了通话智能。在阳曲县麻坡村,村民杨大娘说:“以前给儿子打电话得跑到院门口喊,现在坐炕上就能说清楚话了!”而在地铁1号线,太原移动网络工程师段俊楠现场实测:“从长风街站到尖草坪站全程25分钟,视频通话全程无卡顿”。
下一步,太原移动将结合技术优化与场景痛点,继续探索AI驱动的参数调整和优化策略,实现基站参数毫秒级动态调优;试点毫米波频段语音承载技术,持续推动5G语音服务向超低时延、超高清晰度迈进,持续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清晰的通话体验,为远程医疗问诊、元宇宙社交等场景提供超可靠通信底座,助力“声音的力量”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