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软件测试是“数字世界的质检员”,枯燥且重复。但在侯卫峰眼里,这是一场与缺陷博弈的“智力马拉松”。
从业21年,她带领团队在700余个项目中创造“零质量事故”的纪录,客户满意度突破99分。她说:“质量人的浪漫,是把‘万无一失’的信念,写进每一份测试报告里。”
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五届“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侯卫峰的故事。
“千条线”拧成“一股绳”,用专业去丈量测试极限
2004年,侯卫峰加入浪潮集团。
从青涩的测试员成长为软件集团测评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二十余年间,她带领团队构建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体系,从需求设计到上线运维全程把关,通过优化流程、开发自动化工具等技术革新,年均支撑超6000次测试任务。
2024年,侯卫峰接下ITP测试平台重构任务。当时,她面对的是40多个部门、每年近6万个测试需求的重压。
工作中的“千条线”需要拧成“一股绳”。侯卫峰带领团队将UI自动化测试、API测试、代码审查等模块整合起来,打造出了覆盖2000多个项目的智能测试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测试效率。
针对研发数据分散、人工分析滞后及管理决策缺乏实时依据等痛点,侯卫峰带领团队打造质量管理大屏系统,集成缺陷追踪、安全漏洞等20余项核心指标,构建跨部门动态可视化平台。
该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全流程穿透式管理,将经验决策升级为数据驱动模式,通过实时数字看板提升了研发效能。
系统完成开发上线后,面对不断涌来的赞誉,侯卫峰也保持着清醒:“这是质量透明化的起点,而非终点。”
“测试不是挑刺,而是要帮产品长出铠甲”
测试工作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对于侯卫峰来说,“一流的团队制定标准。”
在山东省质量基础设施试点项目中,她用质量图谱串联济南、淄博等6市500余家企业。“我们要让浪潮的测试能力,成为区域产业链的‘通用语言’。”如今,她推动建立的联合测试实验基地,正将“山东经验”推向全国。
在技术突破之外,侯卫峰更注重团队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陆续捧回浪潮集团“卓越质量奖”“金牌团队”等荣誉,但她更看重的是团队的成长。
曾经,在传统测试模式中,团队往往陷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等待修复”的被动循环,面对海量缺陷数据与割裂的流程,测试价值被简化为“找茬工具”,团队士气与技术成长空间双双受限。
侯卫峰发现了这一困境,提出“测试即赋能”理念,创新“数据会诊”模式——将零散问题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跨部门协同分析挖掘根因,让测试从“事后挑刺”升级为“前置预警”,为团队的研发流程注入持续动能。2024年,团队新增近3000个自动化脚本,实现7×24小时智能测试,人工成本降低40%。
在与团队成员的协作的过程中,她注重实战培养,每周组织“代码擂台”,让新人通过真实案例提升技能;定期开设“质量公开课”,分享前沿测试方法论。
团队中一名95后工程师感慨:“侯总教会我们,真正的测试不是‘挑刺’,而是帮产品‘长出铠甲’。”
在代码之外寻找灵感,用热爱重新定义新的起点
脱下工装,侯卫峰是同事眼中的“跨界女神”。
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晨曦往往给她带来自动化测试的新思路;她常将鲁菜烹饪的火候控制比作算法优化,认为“精准是两者的共同语言”。
侯卫峰常鼓励团队:“高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充实的生活会反哺工作的热情。”这种从容的心态,让她在繁忙中始终保持敏锐与活力。
“质量人不能只有‘显微镜’,还要有‘望远镜’,”她常对团队说,“去读书、去行走,代码之外的风景会让你豁然开朗。”
21年质量生涯,侯卫峰收获16项专利、1项国标,却始终以“零号质检员”自居。
如今,她探索AI大模型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质量守护者的新战场。”她说,“到达一个峰顶,才会看见更高的山。”
或许,这正是质量人的信念——用专业丈量极限,用热爱重新定义起点。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