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乳业步入存量竞争与结构性调整的深水区,乳业巨头蒙牛凭借战略定力穿越行业发展周期。
蒙牛乳业(2319.HK)3月26日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公告,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周期性调整等多重挑战,蒙牛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提质增效,全年实现收入886.7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39.6%,经营利润达72.6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8.2%。
这家乳业巨头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对旗下资产进行战略调整——计提贝拉米商誉减值、承担现代牧业公允价值亏损,导致净利润短期承压。尽管两项因素导致蒙牛2024年净利润下降,但为其未来健康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确定性。但蒙牛在公告中表示,为积极提升股东回报,2024年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20亿元,也彰显其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实则暗含着一家行业龙头在周期波动中的战略智慧与长期主义。
营收利润双增背后的“加减法”:以阵痛换确定性
2024年,蒙牛营收同比微降,但毛利率逆势提升2.4个百分点至39.6%,经营利润率创下8.2%的历史新高。这一组数据的反差,折射出中国乳业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深层逻辑。
1,减法:战略性甩掉历史包袱
对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计提减值,本质是对过去国际化扩张的理性复盘。自2019年收购澳洲有机奶粉品牌贝拉米以来,蒙牛在跨境供应链整合、配方注册制适应等方面遭遇挑战。此次减值既是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响应,更是为高端奶粉业务“轻装上阵”预留空间。而现代牧业的乳牛公允价值调整,则是对养殖端成本波动的主动管理。将生物资产价值重估纳入财务报表,反而凸显了蒙牛在产业链上游的透明化运营决心。
2,加法:结构性提升经营质量
在“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键词的2024年,蒙牛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改造、精准费用投放,实现了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经营现金流净额达83.3亿元,同比保持稳健,为20亿元现金分红提供底气。这意味着,蒙牛已从单纯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现金流健康与股东回报平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体两翼”战略落地:从品类深耕到生态重构
面对消费分级与需求碎片化,蒙牛的“强一体、展两翼”战略展现出惊人的战术穿透力。常温奶基本盘稳中有进,鲜奶、奶酪等新兴品类两位数增长,六大核心业务形成的“护城河”已非简单品类叠加,而是基于消费场景的生态化布局。
1,强一体:六大核心业务的“精耕细作”
常温液奶:以“特仑苏沙漠·有机”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矩阵,通过全产业链思维打造差异化价值,全年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其毛利率突破45%,成为利润增长的“压舱石”。
低温业务:在营养、功能、美味三大细分赛道全面布局,市场份额连续20年保持第一。通过精准锁定Z世代健康需求,推出低糖高蛋白酸奶系列,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鲜奶板块:“每日鲜语”以“72小时从牧场到货架”的效率革命,连续四年稳居高端鲜奶市场份额第一。其建立的区域冷链网络,已在华东、华南形成竞争壁垒。
冰淇淋业务:“绿色心情”蝉联豆冰品类第一,通过“国潮IP联名+区域口味定制”策略,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实现破圈。
奶粉板块:国内婴配业务“瑞哺恩”双位数增长,中老年配方奶粉“悠瑞”抓住银发经济风口;海外“贝拉米”稳居澳洲有机奶粉榜首,并在东南亚市场快速渗透。
奶酪业务:完成业务整合后,通过儿童奶酪棒、佐餐奶酪等场景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
2,展两翼:大健康与全球化的“双螺旋”
营养健康平台:蒙牛通过乳品精深加工技术,将原奶附加值提升30%以上。旗下运动营养品牌“迈胜”两年内构建液体蛋白、蛋白棒等产品矩阵,切入健身房、马拉松等垂直场景,形成“营养+运动”生态闭环。
海外平台:东南亚市场成为国际化突破口——冰淇淋品牌“艾雪”在印尼市占率第一、菲律宾即食冰淇淋第二;澳大利亚BurraFoods通过“2B+2C”策略,将乳清蛋白、奶酪基粉等高附加值原料反哺亚太市场。
精益管理:全产业链的“效率革命”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2024年,蒙牛经营利润率逆势提升至8.2%的历史峰值,背后是一场贯穿“牧场-工厂-渠道”的全链路效率革命。
上游:从“草场”到“餐桌”的数字化重塑
蒙牛通过“智慧牧场”系统实现精准营养指导,标杆牧场单产突破12吨/年,饲料转化效率优化8%。其首创的“北斗+区块链”溯源体系,让消费者可实时查询每包牛奶的牧草来源、加工批次,重建乳品信任机制。
中台:组织进化的“六大思维”
管理层以“用户思维、客户思维、经营思维、全链条思维、终局思维、底线思维”重构组织架构。通过压缩管理层级、推行阿米巴模式,实现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宁夏工厂获评全球液态奶行业首个“灯塔工厂”,生产成本降低18%,交货周期缩短35%。
下游:AI驱动的“渠道精算”
面对渠道库存压力,蒙牛构建AI模型驱动的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终端门店在线化率超90%。通过动态调整发货节奏,下半年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28天,渠道价盘稳定性提升至行业最优水平。
三大能力建设:从“乳品企业“营养科技集团”的跃迁
蒙牛正以品牌、创新、数智化“三大能力”为支点,撬动从乳业巨头向全球营养健康科技企业的转型。
品牌引领:奥运IP与国民记忆的双向赋能
作为全球乳业首个奥林匹克TOP合作伙伴,蒙牛借势巴黎奥运会推出“要强”主题营销,在35个国家落地品牌活动。
蒙牛酸酸乳与湖南卫视“酸甜之夜”深度绑定,唤醒80后至00后的集体记忆,实现品牌年轻化破圈。
2025年春节档,蒙牛与《哪吒2》的跨界合作覆盖超3亿观影人群,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7%。
创新研发: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硬核突破
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获美国FDA认证,打破跨国公司长达20年的技术垄断,已在婴幼儿奶粉、儿童鲜奶中商业化应用。
功能性乳品矩阵持续扩容:睡眠牛奶(含GABA)、控糖酸奶(添加L-阿拉伯糖)等新品,精准切中都市人群健康痛点。
蒙牛集团与江南大学共建的“母乳研究数据库”积累超5000份母乳样本,并对这些样本中的472种脂类物质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婴配粉的精准营养提供数据基石。
数智转型:食品安全的技术护城河
承建国家级乳品质量数智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出可实时监测450项质量指标的AI系统,将质量问题追溯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2小时。
在宁夏“灯塔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原奶入厂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无人化,产品不良率降至0.12‰的行业新低。
穿越周期的启示:中国乳业的“韧性生长论”
蒙牛的2024年报,恰是中国消费产业升级的微观镜像。当外界聚焦于其净利润波动时,真正值得深思的是三个底层逻辑:
1,从“时代机会红利”到“能力红利”的战略定力
蒙牛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加码高端化的选择,验证了在存量市场中“做深一米”比“多做十米”更具可持续性。其常温高端奶占比已超4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的进化哲学
无论是“三大能力建设”还是“一体两翼”架构,都表明中国龙头企业正从时代机会增长转向体系化竞争。蒙牛在研发、供应链、品牌端的协同效应,使其新品上市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
3,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格局跃迁
蒙牛在东南亚的冰淇淋霸主地位、在大洋洲的原料布局,标志着中国乳企已具备全球资源整合与本土化运营的双重能力。其海外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15%,国际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蒙牛的这份年报或许将被视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水岭。
蒙牛总裁高飞表示,新的一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消费提振等有利政策的推动下,乳品需求有望稳步回暖,行业供需矛盾正在持续改善。蒙牛也将坚定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始终围绕“消费者第一第一第一”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打造新产品、提供新场景、拓展新赛道,让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以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民族奶业振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当行业集体告别粗放生长,那些敢于主动刮骨疗毒、坚定价值创新的企业,终将在周期轮回中赢得更大舞台。“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顺境中狂奔,而是在逆风中依然保持飞翔的姿态。”这份姿态,这正是中国消费产业穿越寒冬的终极答案。/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