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接诊量增一倍

2025-03-27 06:11:22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沈阳市妇婴医院医生在为肥胖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宋洋摄

本报记者许蔚冰王敏娜白复海本报见习记者曲琦

引子

当“国家喊你管理体重”这一热词从全国两会现场席卷至社交网络,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健康新风尚。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的郑重宣告,不仅折射出我国34.3%成年人超重率的严峻现实,更揭示了“体重即健康”理念已在社会中达成广泛共识。

自去年6月起,辽宁省已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相关工作,其中提到要发挥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近日,记者探访多家医疗机构,发现一些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临床营养门诊,虽未明确标注“体重”“减重”等字样,却早已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体重管理诊疗服务。

当“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提法开始深入人心,这场由医疗机构引领、全民共同参与的健康叙事,终将构筑起慢性病防控的全民防线,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体重管理引起全社会重视

医生喊你来“甩肉”

站在医院门诊赭石色的病房门前,医生张楚辞的问诊声正从一名背向记者的体重超标女患者身前传来,“近期节食减重了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张楚辞在电脑上开具了一份血压、血脂、人体成分分析的检查单,然后才从女患者身前探出了脸,“近段时间就诊的人有点儿多。”她边向记者招手边说。

与记者同时进入门诊病房的是另一名男性患者,他并不避讳有陌生人在场,“我睡不好觉,记忆力越来越差。”中年男子收拢双腿缓缓坐了下来,手里另一家医院的诊断证明揭示出他的病症:体重230斤,身高1.7米,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听完主诉后,张楚辞进行了初步分析,“你的症状与肥胖有很大关系,可能已引发高血压、记忆力减退等并发症。”她建议男子立即进行减重治疗。3月20日,在位于沈阳市妇婴医院2楼的体重管理门诊,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楚辞在送走就诊男子后介绍起了门诊的近期变化,“每天要接诊20多名体重超标患者,数量比两个月前增加了一倍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表层原因是不久前全国两会上国家推行的“体重管理年”行动,但更深层次原因却是肥胖危害正引发全社会对体重管理的重视。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率达到了34.3%,肥胖症的患病率达到了16.4%,肥胖不仅造成身体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还能引起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我们的体重管理门诊在2015年成立,刚开诊时,很多患者是体检中发现血脂、尿酸等指标异常,到相应科室去诊疗时被告知减脂后可以恢复正常……现在超重、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主动来减脂的患者也不断增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月说。

沈阳市妇婴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设立也印证了这种趋势:它的前身是2017年由医院创立的围产营养门诊,专门针对孕产妇进行体重管理,后来发展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控制体重不仅能提升助孕成功率,还能改善普通肥胖人群的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医院营养科在2024年8月增设了体重管理门诊,面向所有体重超标患者,目前已接诊治疗数百人。”张楚辞说。

类似的变化还出现在省内多地,大连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设立内分泌肥胖专病门诊后,月接诊量从4年前的20人上升到近期的300多人;锦州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爱华告诉记者,去年11月医院成立了由内分泌代谢病科牵头的中西医结合代谢减重门诊,能为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本溪市中心医院也在营养科增设了减重门诊,在营养科主任裴婷娜看来,近期引发热议的体重门诊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体现了市民对健康的关切,也显示出对未来慢病防控的重视,形成了重视体重、管好体重的理念。

体重门诊的功能:

治肥胖、揪“真凶”、防反弹

近期,我省对辽宁省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统计,最新结果显示,共有49家医疗机构设立了体重管理或者减重门诊。通过梳理这些体重管理相关门诊可以发现,“多学科”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微表示,盛京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整合了内分泌科、产科、临床营养科、中医科等相关专业资源,采取多学科协作门诊方式,方便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就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是联合了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等多个学科,胃肠疝外科减重代谢治疗组组长宋禾表示,门诊是通过协作治疗组为患者定制“减重方案”。

看似普通的“体重管理”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张楚辞向记者进行了解释:肥胖的本质其实是身体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情涉及的脏器多、合并症多,复杂性远超单一学科范畴,贯穿全流程的多学科协同诊疗能通盘分析患者情况,体现了从疾病治疗向全方位健康管理的转型。

张楚辞继续分析说,体重门诊的首要功能是揪出肥胖“真凶”,体重管理主要是关注身体的组成成分,比如水分、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含量及比例,“这需要专业医生对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筛查,去年底有一名女士来门诊问诊,她采取忍饥挨饿方式减肥却迟迟不见效果,医院通过筛查发现该女士肥胖的主因是患有2型糖尿病,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于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减重方案,一个月后她的体重减轻4.8公斤,皮下脂肪减少52平方厘米,血糖指标全部达标……”

除了减去多余脂肪,制定健康方案和防反弹也是“体重门诊”的核心功能之一,来自锦州的赵女士深有感触,“以前我连楼梯都爬不动,现在每天能陪女儿跳绳了”。在锦州中心医院减重门诊治疗的4个月里,门诊营养师为赵女士制定了低冲击运动和膳食食谱组成的综合减重及防反弹方案,她把体重从200斤降到了160多斤。

体重门诊适合哪类人群

接近15时,一通电话打断了张楚辞的介绍,话筒里随即传来焦急的声音,“我41岁,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200斤,需要去体重门诊治疗吗?”在详细解答后,张楚辞告诉记者,类似的咨询电话每天都会接到,“涉及的问题其实是体重门诊到底适合哪类人群。”

张楚辞表示,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4,或小于18.5,就需要寻求医学营养干预了,“具体数字可以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进行计算,更通俗的判断是超重肥胖人群和消瘦人群,这两类人群的代谢出现了异常,如不及时调整,就会诱发相关疾病……”

大连市中心医院减重门诊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李欣宇在解答相同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名体重180斤的女患者,通过自主节食减到了120斤,“她不吃晚饭,午餐也是简餐,但很快出现了营养不良症状,只好恢复正常饮食,没想到体重很快反弹到了170斤。”

记者了解到,这名患者采取的是一种名为生酮饮食的减肥方法,即饥饿减肥,但如果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很容易导致体内的血酮水平升高,对健康造成危害,“减重需要控制住嘴,但不能仅仅靠饿,体重门诊的专业指导就很有必要了。”医学专家说。

在专家看来,“要科学减重,自己瞎折腾的话,很容易掉入减肥陷阱,尤其是采用饥饿式的极端手段,对身体伤害更大。”

随着减重方式越来越多元,除了饮食、运动、基本生活方式的调整,还有药物治疗、中医埋线、针灸推拿以及减重手术等方式,市面上甚至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减肥课程,裴婷娜给出了建议,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有极其严格的适应症,医学治疗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在进行医学减重方式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体重管理并非单纯的‘减肥’和瘦身,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减重首先要重视饮食,每日能量摄入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限制嘌呤和盐的摄入。在行为方面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遵循及时、长期和个性化原则,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减重本身,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裴婷娜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