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又刷屏了!
众所周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达到世界的超强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装备等中上游领域都成了主角。
新能源代表性行业之一光伏,同样获得了泼天的关注。
202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推动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有人质疑,这是否会引起行业“天塌了”?
毕竟市场化交易意味着国家不会再兜底,进而很有可能发生电价下跌、收益模式等改变,光伏行业无可避免会迎来洗牌命运。
一场关于光伏玩家“生死战”的猛烈比拼,正在上演。
“补贴躺赚”时代终结,
给行业打一针“清醒剂”从现实来看,这个重磅政策的出台,力度不亚于引发一场“行业地震”。
如今新能源光伏发电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136号文件出台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分布式光伏中的户用光伏。
户用光伏是建设在家庭用户屋顶或者院落内的小型光伏电站,可以直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多余电量可以并入电网。也可以全额上网,即光伏系统所发电量全部流入公共电网,并以规定的上网电价进行结算。
为何说影响最大的是户用光伏?这还要从户用光伏的发展说起。户用光伏作为新产业自从兴起开始,我国就给出不少补贴杀手锏,比如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主要采取全额收购的消纳方式,上网电价也主要参考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并对项目进行补贴。
在补贴的“滋润”下,我国户用光伏规模不断扩大。就像孩子大了必然要独立,如今,“136号文”的重磅出台,标志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已成定局,显然户用光伏玩家也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吃补贴“躺赚”了。
毕竟在市场化交易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户用光伏的上网电价不再保底,而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电价将很大可能面临下行,传统收益模式的改变也会带来户用光伏资产的价值重估。
尽管初期不可避免会面临阵痛,但实际上,这个政策并非意味着户用光伏进入终局,而是加速整个行业规范化的助推器。
一个较为明显的信号是,国家依然坚定支持户用光伏发展,并给出相关的扶持方案作为过渡。
比如136号文引出“机制电价”这一概念。遵从“多退少补”原则,简单说就是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的机制。对于纳入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将给予差价补偿;而当市场交易价格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好处是让光伏企业既能以市场化交易确定电价,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保底收益。
但机制电价不是长久之计,终有一天新能源电力价格要接受市场的真正考验,在我看来这也未必是坏事,而是进一步倒逼行业规范化进级——对于产业结构深层调整、发电效率提升、用电供需匹配都有极大意义。
从户用光伏玩家的角度看,与传统能源直接来到同台竞争,想立足必须满足新的市场竞争规则:从渠道争夺变成能力之战。
就像曾经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导致300多家车企注销,也印证了那句话:“所有政策红利都有标价,阵痛期不外是账单到付的时刻”。
一场更为猛烈的户用光伏行业淘汰赛,已然到来。
户用光伏的生存战,
从跳出舒适圈开始明确了政策意义,剩下的问题就是:玩家如何应对这场大变天,甚至借力打出逆风局?
>面对变化,有些企业的做法是转移业务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力消纳更好的东南沿海区域;也有人加快“设备抢装”,想趁着新政策实行之前再抢到最后一波补贴红利。
公司的情况不同战略也不同。但在我看来,这些动作治标不治本。其实面对变局,只有实力够强的优质企业才能活下来。
本质仍是拼户用光伏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功够不够硬,以及面临新变局的创新策略够不够狠。
首先,一个重要变化是从卖设备尽快升级到卖服务。
分布式光伏固然具有分散布局、就近消纳的优势,但全国仍有多个市县被划为“红区”,存在配变或线路容量不足造成光伏并网排队时间较长等现象,电网承载力饱和问题依然严峻,也是市场化必然要迈过的坎。
在光伏行业,规模优势往往大力出奇迹。以正泰安能为例,作为老牌光伏玩家,其拥有超150万座电站建设经验,这就注定了它能以更为系统的视角参与资源协调调度服务,借助数智化力量持续优化变革流程,从研发、建设到运维全流程提升效率,自然能有更大的底气面对市场化的不确定性。
“整村开发”解决方案就是如斯,以山东诸城、章丘等整村开发项目为例,将多个居民屋顶光伏电站经过统一升压设备进行并网。直观落到农民的体验就是,电站的开发、设计、建设、运维、管理及高压并网等各种情况也能被企业一并包揽解决,有效突破困扰过去分布式光伏“消纳”的“洽谈”问题。
其次,站在“黑科技”的肩膀,从粗放运维到精细化管理。
过去,光伏、风力电站的电力系统常处于时空错配的问题,比如午间的光伏发电高峰期却是用电低>如何维持电力系统的供需稳定性,行业一个较为清晰的路径是: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核心,通过能源源头、电网、负荷端以及储能系统的深度协同,构建出一个闭环的能源生态系统。
如果说整村开发模式体现出的是企业的优秀调度能力,正泰安能创新推出的“智电超能站”则是进一步利用黑科技的杠杆将此优势放大。
将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充电桩、数智平台结合,相当于给能源调配装上了大脑,更好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将智能微电网的优势分批复制到家庭、园区、乡村、交通不同的应用场景。
最后,新业务决定生存上限。
这些年,在户用光伏行业,全新场景拓展是玩家公认的进阶议题。过去户用光伏的受众主要是农民,然而农村屋顶资源丰富但消纳能力弱,消纳电力强的城镇反而屋顶利用率不足。
以正泰安能为例,也在发力新业务的拓展。从乡村自建楼到城镇别墅,推出高端私宅定制化绿电解决方案“泰墅绿能”。在光伏瓦、高效智能储能、智能充电桩、热泵等多产品维度发力,既满足高端家庭用电需求,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高额电费的负担,把用电成本打下来。
不断参与到民众更多生活场景中去,才能从根源上化解电力消纳的瓶颈难题,为适应电力市场化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在更长期的角度上,正泰安能还在多条腿走路。开展绿证、绿电交易等市场化业务,不仅是全国首批实现户用绿证签发的企业之一,也是首家实现万户户用电站的建档立卡企业。绿电交易方面则打通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用系统战思维碾压作坊式玩家,提前抢占市场高地。
全周期、全维度的战略布局,才是敢拥抱市场化的底气。头部企业做出的这些可感知的技术变革点,避免市场化不不乱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增强了许多对行业的决心信念与期待。
巨头引领的场景革命,
落到千家万户才是王道136号文不是终局。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提出“引导农村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不得指定经营主体,不得强制要求配套产业,不得以特许经营等方式搞垄断开发,不得侵害农户利益”等多项利于户用光伏发展的要求,对于整个户用光伏行业无疑起到了定心丸的效果,更增强了市场和从业者的决心信念。
这与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关。一组数据显示,户用光伏市场拥有超过1600GW的庞大容量,预计可安装户用光伏屋顶超8000万个。国际太阳能协会更是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机电源。
万亿级赛道的背后是民生。户用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直接关乎百姓切实利益的行业。国家对行业的高要求,不仅是户用光伏成长为主力能源的必然考验,更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过去强制开发、垄断式开发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一切落到惠民的角度才能大有可为。从业企业要尽快实现从单纯追求装机量、商业利润等到兼顾农民利益、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度转型,与乡村场景实现更深层面的融合,带领农民走出一条新的共富路。
早在2017年,正泰安能便首创“企业投资运维,农户出闲置屋顶”的光伏共富商业模式,平均每年为每户农村家庭增收1000-3000年,同时还探索出诸如“整村开发”这类即可解决消纳“洽谈”问题,又能实现可推广、可复制、规模化“光伏共富”的创新模式,同时在项目地设置村级联络站,在为村民提供便捷运维服务平台的同时,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支持和安全培训等服务内容,持续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发展。
仍是那句话:只有优质企业活下来,农民才能活得更好,才能最大程度的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时代红利。而农民需求的深度满足与价值提升,也是驱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
未来,户用光伏不再只是“晒晒太阳”,而是绑定乡村振兴、智慧电网、双碳目标的超级切入口。对于有实力的玩家来说,光伏市场化其实是好事,是市场清场的冲锋号。
无论新政策的推行,仍是两会提案的热度,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政策红利≠躺赢。谁先带头重构行业规范,谁就能拿下屋顶战争。
举报/反馈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