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大健康赛道值得关注

2025-03-26 23:14:39当代先锋网

“连国家都在督促我了,这回真要认真减肥了!”今年全国两会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感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将体重管理从私人生活领域推向了公共议题的中心。这场自上而下的健康动员,关乎大家的腰围尺寸,更反映出我们的消费习惯正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

管好体重数字,背后有大账本。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更严峻的是,青少年群体中“小胖墩”比例持续攀升,6至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逼近20%。数字背后,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年轻化的趋势,更是未来社会医疗负担的隐忧。

国家喊话“管好体重”,本质上是在筑牢全民健康防线。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指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跟慢病管理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医疗支出中70%用于治疗慢性病,预防关口前移成了必然选择。从“治病”转向“防病”,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实际就是在为未来“上保险”。

国家喊话的深意还藏在人口质量的战略考量中。《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此前,“体重管理”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被看作是在为经济发展储备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追求健康生活,催生健康消费。认真对待体重数字,消费市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智能手环从计步工具升级为“健康管家”,可监测血氧、心率等指标;运动服饰细分出办公室拉伸、居家健身等场景专用款;跳绳、瑜伽垫、壶铃等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畅销。运动装备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折射出大健康市场的活力。

超市货架上,“低GI”“高蛋白”成为新卖点,杂粮制品销售额持续增长;餐饮企业推出热量标识菜单,让大家吃得“有数”、吃得踏实;预制菜赛道出现专业控卡餐,用标准化方案解决健康饮食的便捷性难题。“吃得科学”不断催生新业态,让食品行业迎来“营养革命”。

健康服务业的创新更值得关注。在线问诊平台开设减重专科,提供个性化方案;运动APP开发AI教练功能,根据用户数据动态调整训练计划;保险公司推出“健康管理险”,将运动数据与保费优惠挂钩。这些融合医疗、科技、金融等的跨界服务,正在拓展着健康产业的边界。

健康需求升级,倒逼产业调整。健康意识的觉醒,也在倒逼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适应性调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将“单产”和“品质提升”都放在了主攻之列。我们的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升级,自然也对营养、口感、安全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从“量”到“质”的转变,既要切实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又要促进健康导向型农业食物系统的转型发展。

制造业的升级则体现在“健康价值”的嵌入。运动鞋服企业不再单纯强调款式时尚,而是将“功能性”放在更突出位置;小家电赛道则涌现出了低糖电饭煲、健康空气炸锅、养生壶等健康烹饪工具。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大健康产业不是独立的新兴产业,而是对传统消费领域的价值重构。当“健康”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核心之一,从田间到车间,从货架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在经历一场自我革新。

吃出健康的底气,迈出轻盈的步伐。相信,健康管理从“知识普及”逐步走向“行为养成”后,每一次消费选择都成为对美好生活的投票,定能从消费端倒逼出更大更实在的“健康普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金妮

编辑李海钦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