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3月26日讯近日,《学海漂流记》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式出版。该书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王东京教授。本书以作者四十余年自身经历为蓝本,旨在为年轻学人和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破解“低效努力”的成长方法论,提炼读书、学习、思考、调研的底层逻辑,助力读者少走弯路、突破人生瓶颈。
全书共分七章,前三章“读书智慧”“学问之道”“文无定法”聚焦如何高效阅读经典、培养学术思维与写作能力;第四章“走出象牙塔”探讨田野调查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后续章节则从夯实学术根基、拓宽国际视野到传道授业解惑,层层递进,既有宏观框架指引,又有微观经验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成长体系。
书中关于“读书智慧”的论述直击当代人“知识焦虑”的痛点。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例,提出“经典三读法”:初读时囫囵吞枣标记疑问,再读时聚焦难点反复琢磨,三读时带着批判眼光与同行切磋。针对年轻人“读不进经典”的困惑,他直言“兴趣可后天培养”,关键在于“先信后疑”——唯有沉浸经典逻辑体系,方能建立学术坐标。
在“学问之道”中,作者将经济学家的思维工具拆解为可复制的路径:从“敢发问”的勇气到“会发问”的技巧,从“用例子推理”的场景化思考到“大胆假设”的创新突破,甚至对“预测与推断”的边界提出警示,强调“数据会说谎,逻辑方为锚”。
而“文无定法”一章则颠覆传统写作教条,通过分析“点线面布局”“口语化表达”等实操细节,呼吁写作者摒弃“官样八股”,在理性框架中注入鲜活个性。
作为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实用价值的著作,《学海漂流记》既是对学术生涯的凝练反思,亦是与青年一代的真诚对话。王东京以经济学家特有的逻辑性与叙事力,将抽象理论融入鲜活故事,为18至45岁渴望突破的读者提供了一部“方法论工具箱”。书中对“低效努力”的破解、对“厚积薄发”的诠释,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更对职场进阶与人生规划具有普适启发。这部作品,恰似学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漂流者指明方向。(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乐群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