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女主角们总要经历这么一遭:及笄之礼。
仿佛只有完成了这个仪式,她们才能真正拥有姓名,才能在宅斗、宫斗的血雨腥风里站稳脚跟。
《雁回时》和《墨雨云间》这两部最近挺火的剧,都没放过这个关键情节。
《雁回时》里,陈都灵演的庄寒雁,要靠这个仪式才能名正言顺地掌家。
而《墨雨云间》呢,吴谨言饰演的薛芳菲,她的及笄之礼,更像是一场复仇的序幕。
同样是束发戴簪,同样是宣告长大,但观众的感受,那可真是千差万别。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陈都灵演及笄之礼的时候,32岁;吴谨言呢,35岁。
让两个三十多岁的姐姐演十五六岁的少女,这事儿本身就挺考验演技的。
毕竟,胶原蛋白可以靠化妆,但眼神里的阅历,那是藏不住的。
先说说《雁回时》吧。
剧情发展到庄寒雁力挽狂澜,替家族洗刷冤屈,她在家族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
于是,她提出要掌管家业,却被父亲以“还没及笄”为理由给挡了回去。
这激起了庄寒雁的胜负欲,非要办个风风光光的及笄之礼不可。
这场戏,重点在于“隆重”二字。
梳头、束发、换新衣,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当陈都灵的头发被高高束起的那一刻,她身上的稚气仿佛也跟着消失了。
不得不说,妆发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不过,你要说她像十七岁的小姑娘,emmm…可能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经历过事儿的成熟感,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了。
再来看看《墨雨云间》。
这场及笄之礼,原本是给姜若瑶准备的,结果却被薛芳菲半路截胡。
你想啊,顶着一张被毁容的脸,以“替身”的身份,站在本该属于别人的舞台中央,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
吴谨言版的及笄之礼,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季淑然的敌意,还有自己内心的挣扎。
当她看到片片凋零的梨花瓣,仿佛看到了真正的姜梨,那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瞬间就击中了观众的心。
有意思的是,剧里还穿插了杨超越饰演的姜梨的画面。
杨超越的及笄之礼,更偏向于少女的娇憨和灵动。
而吴谨言呢,眼神里就多了几分复杂和隐忍。
其实,不管是陈都灵,还是吴谨言,她们都很好地完成了“及笄”这个任务,都让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
但要说谁更让人印象深刻,可能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有人喜欢陈都灵的端庄大气,也有人更欣赏吴谨言的故事感。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古装剧这么爱拍及笄之礼?
或许,是因为这个仪式,象征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们不再是依附于家庭的“小女孩”,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力量的“大女人”。
她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不过,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成长之路,远比一场及笄之礼要复杂得多。
要打破的束缚,要面对的挑战,也远比剧中的要多得多。
所以,当我们沉浸在剧情中的时候,不妨也思考一下:真正的“及笄之礼”,到底是什么?
是年龄的增长,还是内心的成熟?
是外在的改变,还是内在的蜕变?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