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31日,沈阳民族艺术学院热闹非凡,这里正举办一场电影开机典礼。这部数字电影叫《我是冠军》,虽然上映后没掀起太大波澜,但片中的男主角却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因为他的真实姓名是姜河。
或许很多人没听说过姜河,但提起相声大师姜昆,大家应该都熟悉。姜河其实是姜昆的养子,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通过法律程序确立了父子关系。
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关乎声誉,稍出差错就可能毁掉多年积累。正因如此,姜昆领养姜河时格外谨慎,背后付出了许多外人看不见的心血。
【公益活动下的善心】
不管是娱乐圈的明星还是行业巨头,这些公众人物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也喜欢参与慈善活动。这么做既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像是可以少交些税,还能赢得老百姓的好感,相当于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像古天乐、韩红这些明星,他们很早就在做公益,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姜昆在忙于事业的同时,也对公益特别热心。让他没想到的是,参与公益不仅让他感到充实,还意外地让他多了一个儿子。
1998年,姜昆像平时一样,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去附近的儿童福利院做义工。他们有时帮忙做饭洗衣,有时表演简单有趣的相声,逗得大家大笑。姜昆特别享受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
这次公益活动跟以往有点不一样。福利院的孩子们大多是被父母抛弃或者失去双亲,他们缺少关爱,心情总是很低落,有些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于是,福利院的负责人联系了姜昆,请他帮忙组织一些朋友,把一些情绪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上一周,让孩子们体验家庭的温暖,帮助孩子们平复心情。
姜昆爽快地答应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建议,他马上找来冯巩和戴志诚等人,对他们说:“大家搭把手,每人领个孩子回家照顾吧。”这些艺术家不仅技艺高超,品德也很高尚,自然不会推辞。姜昆离开时,还特意带上了一个叫“谢潭”的小男孩。这孩子天生就有哮喘,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了,身世特别凄惨。
姜昆心里既生气又难受,可他没在孩子面前多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他只想趁着剩下的时光,让谢潭能开开心心、没有烦恼地过日子。
姜昆一进门,就忙着给小谢潭洗澡,又给他穿上了新买的衣服。这些事对姜昆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小谢潭而言,却是头一回感受到父亲的关怀。
"姜叔叔,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
姜昆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料到,眼前这个瘦小的孩子会说出如此既暖心又扎心的话。也许在孩子的眼里:生了他却不闻不问的人,根本不配叫父母,只有真心实意对他好的人,才够得上“父母”这个称呼。
姜昆眼眶湿润,他温柔地抚摸着谢潭的头发,声音带着哽咽:“没问题,只要你愿意,这儿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爸爸。”从那以后,姜昆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每天帮谢潭刷牙、喂他吃饭,还特意带他去医院看了哮喘的病情。
在孩子们最爱去的动物园和游乐场里,姜昆和谢潭就像亲父子一样,玩得不亦乐乎,他们的关系很快就变得特别亲密。
遗憾的是,快乐的时刻总是过得飞快,姜昆和谢潭不得不分开了。
走在回福利院的路上,姜昆和谢潭谁都没说话。姜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舍不得离开。谢潭更是难受得不行,这种温暖又幸福的感觉,他还是头一回体会到,可他知道,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谢潭心里非常难过,但他明白事理,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在姜昆即将离开福利院时,他轻声说出了自己的小愿望:“姜爸爸,咱们能一起拍张照片吗?以后我想你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p>
谢潭的话触动了姜昆心底的柔软,他眼眶一红,哽咽着问道:“你是不是很舍不得我走?”谢潭含泪点头,声音哽咽道:"我舍不得走,可您毕竟不是我亲爹,没有责任照顾我。"
姜昆看到孩子难过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转念一想,这次是福利院组织的活动,以后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机会,总不能每次都让孩子这么不开心。
姜昆拍拍谢潭的肩膀,轻声说道:“别担心,小朋友,我会常来陪你的!”谢潭年纪不大,但已经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清楚姜昆只是出于好心帮助自己,在那短短七天里,姜昆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已经尽了全力。谢潭知道不能要求更多,只能默默点头,看着姜昆渐渐走远。
可谁能料到,后来他们竟成了彼此最亲近的人。
姜昆走进家门,屋里冷冷清清,他感到一阵心酸。尽管他努力调整心情,试图振作起来,可当目光落在洗手间里那个小小的儿童牙杯时,
所有的坚强瞬间崩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姜昆想起以前对谢潭说过的那句“我就是你爸”,这句话一直在他脑子里转来转去。他默默做出了一个决定:认谢潭做自己的干儿子。
不过,这事儿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的,得走不少程序,办一堆手续。最要紧的是,姜昆在领养孩子之前,必须先得到他老婆的点头同意才行。
姜昆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拨通了妻子李静民的电话。他把这段时间照顾谢潭的情况,以及想收养这个孩子的打算都说了出来。他原本以为一向心善的妻子会毫不犹豫地同意,没想到李静民却支支吾吾,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咱们都快半百了,这个年纪该懂得顺应天命了,哪还有那份心力去拉扯一个孩子长大?别到时候反倒害了孩子。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瞬间扑灭了姜昆的热情火焰,不过他还是道出了想收养谢潭的另一个原因:一个人实在太孤单了。
【演艺生活的艰苦】正如那句老话,“吃过苦的人,更懂得帮助别人”。姜昆这位德才兼备的老艺术家,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恢复和发展,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年代,姜昆开始崭露头角。
他爸在北京一所中学当资深老师,平时特别爱看文学作品。受老爸影响,他也慢慢迷上了文艺,像手风琴、笛子这些乐器,他学起来特别快,还玩得很溜。
姜昆在中学时就展现出了艺术天赋,因此被话剧团选中学习表演。他长得精神,文笔也好,没过多久就因为演《列宁的故乡》里的阿廖沙火了起来,吸引了大批话剧迷争相观看他的表演。
遗憾的是,姜昆的演艺生涯还没真正起步,就按照国家的“上山下乡”政策,前往遥远的黑龙江新华农场接受劳动锻炼。
那时候的黑龙江,大家管它叫“北大荒”,放眼望去全是荒山野岭。知青们只能在山洞里安家,吃住都特别艰苦。到了晚上,时不时还能听到狼嚎,把不少胆小的女知青吓得直哭,看着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不过,姜昆把这些经历看作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他经常用幽默的表演逗乐大家,轻松化解了紧张的氛围。
姜昆在台上演出时,有位见多识广的女知青对他说:“你这么能逗乐,为啥不去说相声?”上世纪80年代,相声曾经红极一时,特别是侯宝林大师,把相声艺术推向了巅峰。然而,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一炮而红后,相声的热度就开始慢慢消退。直到后来郭德纲创办德云社,才让相声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再次焕发生机。
对姜昆而言,那会儿正是踏入相声行当的黄金时期。1975年,他在兵团里认识了同为战友的师胜杰。
在一位经验丰富的相声老师指导下,姜昆的表演才能慢慢展现出来。不过,当时他只能在兵团的文艺活动中露个脸,水平还达不到专业标准,离登上春晚这样的大舞台更是差得远。
老天爷总不会亏待拼命的人,他再次迎来了踏入相声圈子的机遇。
1976年,姜昆和师胜杰经过多次筛选,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演出。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马季,他是侯宝林的徒弟,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马季一眼看中了姜昆出色的表演天赋,想收他做徒弟。但因为没法直接调回北京,姜昆只好跑遍兵团的各个演出场地,不停地表演,直到把嗓子都唱哑了,这才拿到了调动工作的文件。
在马季的指导下,姜昆迅速领悟了相声的精髓,年纪轻轻就当选为中国曲艺协会理事。1983年,他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之后连续七年担任春晚主持人,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表演,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姜昆的事业蒸蒸日上,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李静民。两人在一趟普通的火车上相识,从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起,一起创作音乐,配合默契,关系十分要好。
没过多久,姜昆和李静民彼此敞开心扉,喜结连理。婚后生活依旧恩爱有加,男主外、女主内,李静民在婚后第二年就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姜珊。
俗话说:“长辈受过的罪,不想让下一代再经历。”姜昆也是这么想的,他不想让女儿姜珊走那条辛苦的演员道路,更希望她能好好学习,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
然而,姜珊并没有走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她的心愿是当一名歌唱家。
1990年,北京举办了中学生艺术节。有个女孩长相出众,歌声悦耳,她唱了一首《春天颂歌》,在通俗歌曲比赛中拔得头筹。更幸运的是,她还获得了和当时很红的歌手张雨生一起演唱的机会。
姜昆发现女儿姜珊小有名气后,特意找到她,认真地劝道:"孩子,你现在年纪还小,学习才是头等大事。千万别被眼前的掌声和光环冲昏了头脑,要记住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姜珊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对父亲的安排感到十分抵触。她不愿按照父亲规划的路走,于是在国外读书时,悄悄跑回了北京,打算重新投身演艺圈。
姜昆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毅然决定将姜珊送往美国留学。李静民则充当调解人,努力缓和父女间的紧张关系。
姜昆慢慢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强硬做法不对,他跟女儿姜珊说:"爸爸不反对你当演员,不过得等你满20岁再说,眼下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为了让女儿在国外安心学习,他让妻子李静民过去陪伴,自己一个人留在国内。可能是因为长期独自生活太寂寞,他才产生了领养谢潭的念头。
李静民心里不太乐意,可姜昆已经等不及了,干脆先做了再说。他直接给谢潭办了收养证明,还给孩子起了个新名字叫"姜河"。这样一来,谢潭就成了姜家的正式一员。
【半途加入的“亲人”】李静民从国外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姜河在那儿。她这才知道,原来姜昆偷偷从福利院领养了个孩子。想到这么大事儿丈夫居然一声不吭,她心里那股火气"噌"地就冒上来了。
李静民望着姜河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内心深处的母爱瞬间被唤醒。她暗自思忖:事已至此,这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如果再被抛弃,恐怕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姜昆见老婆接受了姜河,心里乐开了花。他立马带着这对刚相认的“母子”去下了顿馆子,边吃边聊起了姜河未来的打算。
“虽然这孩子考试分数不高,可看他整天蹦蹦跳跳的,身体倒是挺结实的!”姜昆满眼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李静民琢磨了一下,提议道:"干脆让他去学表演吧。我在沈阳民族艺术学院有熟人,安排他进去读书应该不难。"
姜河明白姜昆夫妻俩是在为他的前途操心,他暗暗发誓:就算练杂技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拼尽全力,不让他们失望。
2003年,姜河在儿童杂技大赛上摘得桂冠,这个荣誉为他打开了参演电影的大门。这次成功让他信心倍增,同时也让他更加感激姜昆父母的悉心培养。
在电影首映式上,14岁的姜河眼含泪水说道:"多亏了我的养父姜昆和养母李静民,是他们给了我新的机会,让我能够重新开始,取得现在的成绩。"
2007年,姜昆发现姜河有些不对劲,经过询问才知道,孩子看到福利院的小伙伴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心里也萌生了想找自己亲生父母的念头。
姜昆并没有因此难过,反而主动帮姜河发布寻亲信息,遗憾的是,至今仍无结果。然而,随着姜河渐渐长大,他对寻找亲生父母这件事已经不那么在意了,因为在他心中,姜昆夫妇就是他最亲的家人。
现在的姜河依然活跃在杂技表演的舞台上,他已经结婚成家,不过只要抽得出空,就会去陪姜昆和李静民,有时还会请他们来看自己的表演。
此外,姜河一直铭记姜昆的养育之情,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给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姜昆的相声生涯虽已结束,但在女儿姜珊和养子姜河的悉心照顾下,他和妻子得以平静地度过晚年。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