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邱梦如)近年来,七星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七星关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走进七星关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巨大的生物反应池中水流翻涌,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着COD、氨氮等水质数据。“我们采用A/A/O+深床反硝化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进白甫河,每天‘洗’净4.2万立方米污水。”贵州生态环境工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周玥指着智能化中控系统介绍。
据了解,2021年12月6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七星关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指出该厂入河排污口上游10米处有大量污水溢流。该厂以督察为契机,通过采取错峰分流处理、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应急池建设等治标措施,实现了溢流口不溢流;并启动草海大道、南部新区、德溪新区、沿河两岸等四个片区清污分流治理工程,实现污水量下降,水质提升。
“自2022年6月15日以来,我们厂区未发生溢流情况,清污分流后,厂区负荷率相比之前下降了35.12%,进水COD平均浓度提升了20.17%,进水氨氮平均浓度提升31.52%。”周玥说。
2024年,七星关区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完成了132套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新建了5座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千溪乡污水处理厂
位于千溪乡兴荣村的千溪乡污水处理厂,只见新建的多个厂房坐落在蓝天白云之下,四周有群山环绕。进入厂区,操作人员熟练地操控着机械设备,井然有序。
“以前,大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污水乱倒,排放也不讲究,村子里很多水沟又脏又臭。”村民王大姐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赞不绝口,现在村里的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环境也变好了,大家都很满意。
据介绍,千溪乡污水处理厂是七星关区重点民生工程,占地3964.25平方米,总投资1490.22万元,于2024年8月正式投运。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300吨/日,建成污水收集主管网10千米,覆盖千溪乡集镇及兴荣村、千朗沟村,惠及人口约1500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七星关区,建筑垃圾不再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而是通过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毕节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现场,破碎机的轰鸣声中,混凝土块被“吃”进生产线,吐出的再生骨料正装车运往建筑工地。
“每吨建筑垃圾可生产0.9吨再生材料,强度完全达到路基标准。”毕节市绿色环保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游茂华举起一块小标砖向记者介绍,“这种砖用部分再生骨料制成,主要用于砌筑各种类型的墙体和起到填充和隔离的作用,目前生产出来的砖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赶场坝处置中心于2024年建成投运,年处置建筑垃圾能力达到30万吨。该处置中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筛处理后用于制砖和混凝土生产,可满足毕节市城区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质的再生建筑材料,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毕节市生态环境局七星关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拥政介绍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七星关区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推动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过滤后的污水即将排放
2024年,七星关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8%以上,国、省控断面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七星关区在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保护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此外,七星关区积极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的整改工作,按照整改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整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问题已经完成整改,其余问题正在按计划推进整改。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七星关区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七星关奠定坚实基础。”刘拥政表示。
当前,七星关区正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路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成为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亮丽底色。
一审:张杨
二审:孙延
三审:马本立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