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吕兆元周志鹏马瑞摄影陆巍
【项目名片】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路线全长约44.01公里,分为主线和联络线,其中南浔至桐乡段主线长24.51公里(含桐乡段21.72公里,南浔段2.79公里),桐乡至德清联络线长19.50公里(含桐乡段17.88公里,德清段1.62公里),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自主投资的超百亿元高速公路项目,也是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超级操盘手”,“桐乡市苏台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180亿元投资布局落子,展现出“谋一域而利全局”的深远格局。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以技术创新和高效管理为核心,不仅刷新了“桐乡速度”,更成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标杆工程。其建成将大幅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站在建设中的苏台高速桐乡段乌镇南收费站远远望去,一排排声屏障绵延不绝,宛如一座“静音长城”,静静矗立在高速公路两侧,为沿线居民守护宁静。
最近,随着最后一道屏体精准“落位”,由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声屏障工程一标段率先完成施工任务,成为全线首个竣工的附属工程标段。这一标志性节点的达成,不仅彰显了中铁一局作为国有企业的技术实力与管理智慧,更以“工期大幅提前领跑全线、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新工艺智能创新”的亮眼成绩,为苏台高速全线通车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中铁样板”。同时,这还标志着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进入全线冲刺和如期交付倒计时的新里程阶段。
据介绍,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作为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重点工程,线路穿越南浔、桐乡、德清等多个人口密集区域,需在保障交通功能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声屏障工程作为降低噪声污染的核心设施,直接影响沿线30余个村(社区)、超10万居民的生活质量,其建设难度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项目在负责人尚伦的带领下,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仅用100余天就完成全部施工任务,较同类项目工期缩短20%,在“速度、质量、创新、责任”四大维度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这就好比给高速公路披上了一件‘静音外套’。”桐乡市苏台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斌驹说,通过声屏障可让重点区域降噪效果直接达到45分贝及以下,最大程度地守护沿线居民的宁静生活。
科学管理拔头筹:
资源统筹与智慧管控双轮驱动
从首个屏障“开跑”,到最后一个“冲线”,仅用百余天便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较同类项目工期缩短20%,跑出了“桐乡速度”。
那么,这一速度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面对高架路段施工空间受限、多标段交叉作业频繁、生态保护要求严苛等挑战,他们以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资源统筹+智慧管控”双引擎模式,成功突破复杂环境下的施工困局。
项目部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管理要求,围绕干部职工“选育用管”各方面,严格制度落实,强化机制创新,激发干劲活力,在项目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筑牢人才培养主阵地,努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资源统筹上,通过组建跨专业“突击队”,将施工团队划分为安装组、质检组、安全组三大模块,采用“三班倒”作业模式,实现日均完成声屏障单元板安装超200延米。同时,与相邻标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每日召开线上协调会,统筹吊车、运输车辆等大型设备使用计划,减少交叉作业冲突50%以上。
“在智慧管控中,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大脑’,集人员定位、机械监控、环境监测等12项功能于一体,可以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生成动态风险热力图。”项目负责人介绍,有了它,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能结合使用AI算法工具排布施工计划,提前预判进度风险,提前调整资源方案,同时规避安全隐患,少走弯路,速度自然就提上来了。
不仅如此,项目团队每天靠“空中飞手”——无人机,对设置声屏障的26公里施工段进行全景扫描,搭配AI图像识别技术,30分钟内就能完成全线进度筛查,同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管理效率直接“拉满”,较传统人工步检效率提升2倍。
同时,声屏障三维模型,模拟不同时段车流噪声传播规律,动态优化屏障高度与角度,使重点区域降噪效果达到45分贝及以下,远超国家标准。
完成了工程电子档案在线编制、签字/签章、接收、归档全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并在两个试点项目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际应用与改进,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落地性的实现方案,为下一步分阶段推进工程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档案管理的理念基础上,利用BIM模型可视化的载体优势,实现电子档案与BIM模型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的BIM模型的归档与管理之路。
正是这些“科技加成”,让该项目建设一路“超速”,为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全线通车按下“加速键”,也为桐乡交通要道注入新活力。
质量为本守初心:
以全链条管控铸就高质量工程
中铁一局将“质量生命线”理念贯穿项目施工全程,构建“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四维质控体系:
设计阶段,联合浙江大学声学研究所开展风洞试验与声学仿真,优化结构设计,确保抗风压性能达8级台风标准;生产阶段,在材料供应商喜闻乐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对屏体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下工厂内实施“一板一证”追溯制度,每块单元板嵌入RFID芯片,实时记录材料批次、加工参数等信息;施工阶段,设立“三级质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第三方飞检层层把关,累计整改轻微瑕疵问题43项,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深度赋能苏台高速(二期)的建设任务,在数智交院指挥部从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的深度赋能下,通过统筹协调管理、建设管理、设计方案优化等工作,以设计为导向,应用数字赋能,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吸纳丰富管理经验人员,结合多年大型复杂项目、多专业领域项目的经验,依托自身全过程专业能力,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以高水平、高标准打造品质工程,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真正价值。“中铁一局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等资源充分调配,是其率先完工的重要保障”数智交院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道。
“处处”抓班组建设。创新实施“一穿两进三环四管”理念,一穿即安全质量管理穿透全员;两进即“党的阵地建设进班组”和“一线管理人员进班组”;三环即通过“奖罚兑现、保障赋能和考核评价”构建班组建设的有效闭环;四管即通过“管生活、管培训、管薪酬、管体系”全方位提升班组管理效能,为产业工人提供贴心服务与保障。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精心制定了施工方案,并投入了百余名施工人员。他们采用分段多点、流水同步的作业方式,每天下午召开现场碰头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督促施工进度。此外,还明确了各施工工序的责任人,为按时完成各个节点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浙江交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与嘉兴市世纪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联合监理以“铁规立标、铁腕管控、铁面验收”的硬核作风,为工程质量筑牢防线。
安全工作关乎社会和谐、公司发展,关系个人生命安全及家庭幸福,团队全体成员深谙此理。
在施工现场,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全员抓安全的工作氛围,确保安全保障投入到位,杜绝把“事故”当“故事”听。管理人员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及起重吊装设备安全管理、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及应急管理做到全方位排查和管理。
紧抓三级安全教育体系:设立新人筑基班(20学时)、骨干提升班(45学时)、管理精研班(80学时)三级课程。模拟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28种事故场景,员工安全行为规范达标率提升至98.5%。
项目部成立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穿透式管理领导小组,清晰界定各自职责,落实分工和任务。与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当地消防、医院、派出所建立了紧密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迅速解决。按照施工内容和作业范围,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推行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实现安全管理网格化、岗区化和无死角,共同打响产业工人共同投入安全“保卫战”。组织开展“工人身边无事故,全员隐患大排查”活动,构建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
此外,团队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始终践行社会责任,主动调整施工计划,优先完成桐乡市乌镇片区等人口密集区3.2公里声屏障安装,惠及沿线2万余居民,社区噪声投诉率下降90%。
展望未来:
以标杆工程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声屏障工程的竣工,标志着苏台高速公路(二期)进入通车倒计时。全线贯通后,将串联申嘉湖、沪杭等6条高速,年均可分流过境货车超50万辆,降低区域物流成本约8亿元,助推嘉兴、湖州等地产业升级。
公司分管领导尹洪泽在竣工仪式上表示:“此次声屏障工程的圆满收官,是我们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又一力证。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铁力量!”
从精密筹划到高效落地,从技术攻坚到民生护航,项目团队用百余个昼夜的奋战,将苏台高速声屏障工程打造成“速度与品质兼顾、生态与效益共赢”的标杆之作。这条长达26.2公里的降噪长廊,实现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区声环境的系统性重构,从运河漕运的千年喧嚣到高速车流的静默美学,声屏障工程在钢铁动脉与水乡肌理间谱写出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和弦。
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当苏台高速川流不息的车辆穿过声屏障,与运河畔的乌篷船擦肩而过时,人们听见的不仅是30分贝的宁静,更是文明长河奔涌向前的永恒涛声。这道绵延的“静音长城”,不仅是一条交通屏障,更是一曲国企担当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强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