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 AI能帮助作家艺术家实现个性创作吗?

2025-03-24 23:22:57当代先锋网

AI技术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包括作家在内的艺术家而言。尤其是横空出世的DeepSeek大语言模型,它激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渴望和期待,被很快运用到各种领域和各种场景。以文学和艺术创作为使命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深深感受到这场人工智能风暴的强劲力道,许多人与时俱进使用AI技术助力创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AI技术真能帮助作家、艺术家实现创作吗?它能否在技术层面超越人们想象的同时,生发出震荡心灵的作品?近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采访了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看看他们对AI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AI算力给艺术家带来新机会

擅长国画和工笔画的画家谌宏微说,Al是一个激发创作灵感的新来源和新机会,但作为一项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它只是帮助人们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之一。“它帮助我搜集创作素材,帮助我构思草图,功能确实很强大,但这远远达不到我更加丰富和更加鲜活的要求。”谌宏微坦言,也许是他运用得还不够好,反正他不会指望Al技术给他的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观点是,Al作为一种工具,对艺术家的创作来说仅是一种助力手段。

曾在贵州拍过多部电影的叶田认为,对于AI,无论你认可还是排斥,无论你接受还是拒绝,它都会来,你不得不跟它打交道。从创作的角度看,叶田认为AI对影视行业带来的冲击将会是巨大的,它会根本性地改变行业现有的结构包括创作模式。“比如,在未来,可能你生成一部史诗级太空科幻片的成本,将和生成一部乡村题材文艺片的成本相当。因为生成式电影的算力成本只跟它的时长有关,而跟生成的是什么内容关系不大,所谓‘大片’的概念会被彻底打破。”

基于这个判断,叶田认为所谓“大明星”的概念将会被重新定义,明星崇拜的年代可能已经走到了尾声。在AI时代,人人都可以主演影片,演戏再也不是某些人的特权。每个人都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角色,演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讲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

创作过许多优秀歌曲作品的词作家石与刚认为,AI技术已悄然闯进歌词创作领域,目前AI创作歌词已具备一定水平,能够依据给定主题、风格迅速生成大量歌词内容。它能模仿多种流派,从古典到流行,从摇滚到民谣,产出的歌词在韵律、格式上,甚至在某些创意组合上让人眼前一亮。

“AI技术为歌词创作带来了诸多机会。它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灵感的边界,创作者可以借助AI生成的新奇词汇组合、独特意象,打破思维定式,获得全新创作启发。”石与刚说,AI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初稿,为创作者节省大量基础创作时间,让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歌词深度打磨中。

南鸥在日常的写作中,他利用AI技术帮助搜集资料,他承认确实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搜集资料、整合资料是AI的强项,但AI仅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已,无法真正进入我的创作过程。”

李俊多年来致力于影视剧本的创作,在他看来,影视剧本创作基于一种原创性的蒙太奇思维,编剧必须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高价值的创意和独特的影像思维能力,知识和技巧是次要的。AI确实可以为编剧工作提供一些帮助,比如,那些不需要什么思想、艺术水准的“快餐剧”,编剧写好故事大纲之后,设定要求、字数,让AI快速扩写成导演工作台本,最后由编剧、导演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于拍摄了,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

AI警醒我们,艺术创作要更有人情味和手艺味

谌宏微肯定Al图像生成的卓越能力,它甚至挑战了艺术家传统的创作方式和创造成果。对他来说,他觉得这种挑战是一种激励和警醒。“我的艺术创作要更有人情味和手艺味,更要有画味和写意精神,更注重材质、肌理、笔意、即兴、直觉、生发等,这是我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的目的。”

谌宏微说这种目的是Al制作的图像无法实现的,冰冷的Al电子图像,永远无法替代优秀画家亲手绘制的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照相机发明并广泛运用时,艺术界一片叹息,以为美术界的末日已经到来。100多年过去了,照相机不但没取代画家,美术界反倒出现了一批如雷贯耳响彻星空的画家。

冉正万举例说,阿尔法狗完全可以把第一流棋手打败,但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围棋。奔跑速度和百米选手相当的机器人已经问世,人以最快速度跑完一百米后速度会下降,会气喘吁吁,机器人可以一直跑下去,而且不会累。奥运会百米赛跑,会因为机器人的出现就不举办了吗?他认为,人永远和人比,不和机器比。

“写作也一样,DeepSeek有可能比人写得好,在结构和故事的完整性上,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在这方面取得了碾压式胜利。但人是写给人读的,对DeepSeek写作一时新鲜,终将不忍卒读。”冉正万承认,DeepSeek让他感觉到写作的压力,最初的恐慌过去后,如今已经镇定下来。压力之下,他觉得必须更加努力,调动一切要素好好写作,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南鸥曾用DeepSeek和豆包尝试创作诗歌《新年越来越旧》《立春,或停在断崖的风》,尽管提示词独特、精细,但基于大模型逻辑,他总感觉在语言上高频词很多,都是用旧的俗词和套话,且意象之间空间关系隔膜丛生,语感气息不畅,词语生硬,大有拼凑之嫌,没有人的情思所释放出来思考与情感,就像娇艳的塑料花。

冉正万认为,DeepSeek会不断完善,人也一样。何况,它本身是人创造出来的,不应该与人对立。凡事预则立,这是文学创作理应思考的题目。这也是文学的现代性之一,现代性不是方向而是内容,是人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觉知,是设问和回答。谁能说,DeepSeek以及它的同类的出现,不会出现伟大的文学作品呢?

“AI创作的歌词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深度与阅历沉淀,歌词中难以蕴含那种历经沧桑后的感慨、细腻的情感表达等,使得作品显得空洞、缺乏灵魂。过度依赖AI创作,可能导致创作者自身创作能力退化,失去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基于此,石与刚只把AI当成一种电子工具书,合理利用AI提供的便捷,比如参考其生成的创意,借助它快速完成格式调整、意象重组、韵律优化等基础工作。

石与刚坚持一个艺术主张,那就是在情感表达、主题挖掘等核心创作环节,要依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在AI的辅助,让歌词既有技术的精巧,又饱含人类情感的温度。”

AI创作貌似才华横溢,但本质是模仿

在冉正万看来,借助AI创作的作品,娱乐性远大于实用性——这仅限于文学创作领域。“当人和机器结合,效率肯定十分惊人,这让很多人产生恐慌。”此时,社会保障的及时性、公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DeepSeek既然效率更高,能创造更多价值,那么它就应该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更闲适、更加关注心灵。人们要对AI技术创作进行规范,如果社会保障、法治不能及时跟上,很可能会带来很大困惑。

李俊说,AI技术运用于写作,能力超过了很多人。但AI写作毕竟是对已有文本资料的快速搜索和快速处理,其写作能力来源于数据算力。他曾使用AI技术写一篇千字论文,10秒之内完成,但一检测,重复率竟达98%。李俊说,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剧的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与创新,带着鲜活的激情与灵魂的温度,这是任何模仿、拼贴、堆砌、重组等都达不到的。

南鸥说,AI技术是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人们对科学的解读以及AI对现实世界的冲击和对现实生活的巨大改变,都产生了颠覆性认知,他觉得应对此保持清晰的认知。

南鸥在微信朋友圈说:“人工智能再发达到天外,本质上是模仿,不是心灵本身,不是人性的内核所释放出的思想与情感,没有令人着迷的思想与情感的人间纹理。即使再智慧,再高级,再妙不可言,都是科学的结晶,属于物的形态。”他认为,人工智能具有工具属性,因而是没有灵魂和温度的,它只能站在文学与艺术的郊外,貌似才华横溢,但本质上就是一次模仿。

2024年底,叶田开始尝试结合多个大模型生成AI视频。他先是制作一些视频片段,测试AI对于不同年代、气氛、机位、景别以及虚拟人物情绪、互动、位置关系的把握。最近他正在组建团队,完善工作流程,准备进行AI短剧的创作。“不到半年时间,AI视频生成的进步是有肉眼可见的,不但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叶田说,尽管现在仍然可以看到AI生成式影片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0到1的质变已经完成,接下来量变的积累只是时间问题。他对未来充满乐观:“一个人人能掌控影像的时代即将到来”。李俊则从高质量影视剧的角度审视,认为AI不宜过度介入,因为票房、收视率和点击量,最终是由受众来决定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陆青剑

视频/叶田提供

海报制作/王子琪

编辑/陈江南实习生卢思羽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