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3月22日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其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滨城区梁才街道,党建引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着一系列创新实践,在医德医风、品牌塑造、学科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党建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通过开展“党建+文化”活动,将党的先进理论与中心文化深度融合。例如,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卫生健康政策,然后带动全体职工领会政策精神,使其转化为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也是重要举措。开展各种类活动,组织党员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进行免费义诊、健康讲座和急救知识培训。在一次走进社区的活动中,党员和医护人员对行动不便的居民还入户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耐心解答他们的健康问题,并针对常见慢性病的防治进行详细讲解。这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也让党员在实践中强化了服务宗旨,同时向社区传播了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文化。
此外,中心组织党员参观廉洁教育基地,为各位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方向,充分负责任地立足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卫健力量。建立党建文化宣传阵地,利用中心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党员先锋模范事迹以及中心文化内涵。这些宣传内容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也让居民更好地了解中心的文化与服务。
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文关怀
党建引领医德医风建设,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定期组织医德医风培训,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评价,有效促进了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医德规范,提高服务质量。人文关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不仅为其治疗疾病,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用药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在中心的候诊区,设置舒适的座椅、提供健康宣传资料,为患者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这些人文关怀举措,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也提升了中心的文化形象。
中心品牌塑造与文化传承创新
党建引领助力中心品牌塑造。以党建为核心,结合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求,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服务品牌。中心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居多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康复护理、家庭医生签约等。通过一系列优质服务,提升了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传承创新也是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承老一辈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服务理念和文化内涵。开展“老带新”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医护人员与年轻职工结成对子,传授医疗技术和服务经验,传承中心的文化基因。
中心文化助力学科建设
中心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各科建设发展,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例如,定期举办内部讲座,邀请市级专家来中心授课,分享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同时鼓励中心职工分享自己的临床案例和研究心得。在这种氛围下,职工们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中心根据社区居民的疾病谱和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学科。中心设置慢性科,重点加强慢性病管理学科建设,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也丰富了中心的文化内涵。中医科有专家坐诊,发扬中医魅力,传承中医国粹。下一步将重点发展康复科,打造适用性、前沿性、特色型的康复医疗,实现传统中医和现代康复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病患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文化建设助力中心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建设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职工们以中心文化为指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将文化理念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例如,以“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为指导,优化就诊流程,简化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提升了中心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在创新实践、医德医风、品牌塑造、学科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讯员杜桂玉)
责任编辑:范贵勤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