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由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斗空间)自主研发的GZBD-RTU-1000遥测终端机通过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组织的专业测试,即将运用于中小水库监测、城乡供水系统、水质在线监测及工业信息采集控制等场景。
“通过4G全网通、北斗短报文、有线网、高低轨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遥测终端机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水利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传输,满足远程操控与智能管理的需求。”北斗空间负责人崔亮说。
而在此之前,北斗空间已经在北斗物联和地理空间智能上深耕多年,在硬件上打造了GNSS等在内的多款北斗物联终端,软件上沉淀了基于IoTMap云时空引擎、北斗物联网等多项技术自主可控核心平台,并广泛运用于能源水利、生态农业、司法戒监等行业,覆盖全国二十多个城市。
北斗空间低空遥感网运用方向
据崔亮介绍,在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国投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项目现场,由北斗空间打造的“北斗+数字孪生”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有效减轻了该项目高海拔光伏电站的运维压力。
在司法戒监领域,其搭建的“监狱时空AI综合安防与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现代新兴技术,有效提高了监狱的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和日常运营效率。
其中,“监狱时空AI综合安防与指挥调度平台”还在2024年第四届中国安防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中被评为“中国安防‘人工智能+’行动暨2024AIIA‘AI+安防’”优秀案例,并且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的监狱系统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然而,面对已有的“成绩”,崔亮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集群发展,在这个浪潮下,我们如何抢占风口,不掉队?”
凭借“想法”与干劲,崔亮带着团队,在北斗物联+低空遥感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在崔亮看来,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遥感与作业、低空货运、低空客运三大板块,而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则是以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低空地理智能算法为核心,集成多型号无人机、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计算模块,构建空地协同的组网模式,实现对地表资源的高精度、高频次、全自动和立体化监测,与卫星遥感网、地面传感网共同构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体系。
北斗空间此次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地理空间智能技术(GeoAI)为核心,集成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边缘计算模块,构建一个全空间GIS框架下空地一体、云边协同的跨行业解决方案。
崔亮表示,北斗物联与低空遥感网的结合,也是地基物联与空基物联的结合,将广泛服务于新基建。简而言之,这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天眼”,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观察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北斗空间亮相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无人机遥感网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全覆盖、高频次、全自动巡查,及时发现违章建筑、国土两违、非法排污等顽固问题,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在产业发展方面,北斗物联与低空遥感网的深度融合,将为能源、安防、生态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以能源巡检领域为例,低空遥感网借助无人机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显著降低巡检成本与风险。同时,凭借北斗物联网平台强大的功能,将对设备监测到数据管理再到应用开发的全流程进行智能化升级,从而为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崔亮说。
谁抢占了风口,就等于先站在了领域前沿!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北斗空间落地贵州10年来,始终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低空遥感等领域坚持从“0”到“1”的突破。本次对低空遥感网的抢跑布局,不仅是对已有的北斗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化升级,更为北斗物联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我们将扎根贵州这片创新沃土,打造好低空无人机遥感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底座’。”崔亮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李雪雪
编辑朱登芳
二审李姗
三审岳振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